ICS 013.220.01 CCS C 80 黑 龙 23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T 3205—2022 冬季消防应急通信保障行动指南 2022-05-09 发布 2022-06-08 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T 3205-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提出。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春强、李志彦、付 杨、孙炳超、邹东阳。 I DB23/T 3205-2022 冬季消防应急通信保障行动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冬季消防应急通信保障行动的术语和定义、总则、通信保障行动和行动安全。 本文件适用于消防救援队伍在黑龙江省冬季严寒至极寒天气下开展应急通信保障行动,其他社会救 援力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消防应急通信 指消防救援队伍在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中,为保障消防救援指挥体系信息畅通而采取的多种通信 方式的统称。 3.2 前突分队 指为快速到达灾害现场开展通信保障而组建的一支人数少、携带轻便装备、机动能力强的通信突击 小分队。 3.3 前方指挥部 指在灭火救援现场设置的具有视频指挥、远程会商、研判等功能的场所,一般依托通信指挥车或帐 篷搭建。 3.4 后方指挥部 通常指为处置特定灾害事故而在消防指挥中心设立的指挥机构。 4 总则 4.1 消防应急通信保障行动应坚持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密切配合的原则,为灭火救援作战指挥提供 快速机动、科学高效、精准安全的通信保障。 4.2 开展消防应急通信保障行动通常由各参战单位的分管领导负责,按照统一指挥、逐级调派的原则, 统筹各类通信保障资源,制定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机制,组织应急通信保障工作。通常由参战单位的应急 通信保障部门负责落实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执行通信保障任务应由通信干部带队, 消防通信员及相关人员配合完成。 4.3 通信保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掌握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流程,熟练使用各类通信装备器材,了解 冬季通信保障任务的特点、处置方法和应急措施。 5 5.1 通信保障行动 通信准备 1 DB23/T 3205-2022 5.1.1 人员防寒保暖。通信保障人员佩戴棉帽、头套、防寒大衣、防寒雨衣、加厚加绒战斗靴、毛袜 子、雪地护目镜、半指皮毛手套或触屏手套等防寒保暖衣物和护具,携带单兵防护霜、野战冬季热水壶、 电热吹风机、暖手宝、酒精喷灯等保暖器材。 5.1.2 车辆低温防护。执勤通信车辆应更换雪地轮胎,适时安装防滑链,更换防冻玻璃水;发动机加 注防冻液,液压装置加注防冻润滑油,电源插头宜采用防冻快速接头;随车携带低温发电机(-40℃能 有效启动)、便携式发电机、柴油喷灯等器具,定期做好检查和维护保养,通信指挥车出动后,应立即 启动车载发电机。 5.1.3 装备低温防护。对讲机、卫星电话、摄像机、4G 单兵图传、布控球等设备安装防寒保暖套;显 示器可使用“自发热贴”加热,备用电池贴身携带或存放于保温桶内,音视频线、网线宜采用防冻线缆, 野战光纤宜采用军用软光缆。 5.2 应急响应 5.2.1 接到出动指令,前突通信保障分队应迅速响应,携带通信器材第一时间赶赴任务保障现场。行 进途中应建立音视频通信体系与指挥中心保持通信畅通,上报途中情况并接收任务指令;通过建立通信 保障微信工作群,创建多人实时协作文档等方式,及时发布灾情信息,上报出动力量;到场后负责利用 图传设备采集现场救援画面回传到指挥中心。 5.2.2 后方指挥部负责力量调派、指令下达,搜集、整理并发布灾害现场信息及道路、交通、电力和 公网损毁等情况,并视情调整通信保障方案,与公安、应急、交通、通信、电力、气象等部门建立联勤 联动机制,共享预警信息,辅助会商研判。 5.2.3 前方指挥部通信保障人员乘坐通信指挥车,遂行全勤指挥部出动,到场后搭建现场指挥部。 5.3 力量调集 5.3.1 按预案第一时间调集属地通信保障力量,调集相关通信车辆和器材装备,并视情调集供电、通 信运营商、技术保障等社会联动力量到场协助保障。 5.3.2 如遇有长时间、大规模的保障现场应同时调集多支通信保障力量,备份力量随时待命,确保人 员和器材的轮换,保障提供不间断通信。 5.4 途中通信 5.4.1 出动后,通信保障人员按要求向指挥中心报告行进位置、与现场距离、预计到达时间及沿途情 况,如遇突发情况随时报告。信号不稳定时,应选址、驻停采用语音形式报告,优先保障指挥调度信息 高效传输。 5.4.2 后方指挥部负责跟踪各支通信力量出动及到场情况,统筹调度通信力量和资源。 5.4.3 行进途中通过单兵定位、手机 APP 或北斗有源终端上传位置信息,便于指挥部了解情况。 5.4.4 若车辆行进受阻,应立即使用无人机、机器人等侦察前方道路情况,并将侦察画面上传至指挥 中心;视情采用助力手推车、单兵背负等方式挺进灾区腹地。 5.5 现场通信 5.5.1 到达现场后通过公专网电台、手机或卫星电话向指挥中心报告灾害现场人、房、路、电、网、 气象等情况并上传地理位置定位信息。 5.5.2 组建现场作战指挥有线、无线通信网络,同时架设视频传输设备报告灾害现场救援情况及通信 保障展开情况。 5.5.3 利用无人机开展高空侦查,拍摄现场全景图、绘制现场态势图,标注被困人员、灾情信息及救 援力量部署情况辅助作战指挥;视情制作灾害现场二维正(斜)射地图、灾前灾后对比图及三维建模图 像辅助决策指挥。 5.5.4 依托辖区保障力量,优先选择室内会议室、大型方舱指挥车建立前方指挥部,室内应配备恒温 加热设备。 5.5.5 前方指挥部通过视频指挥系统接入上级指挥通信体系,指挥部设通信指挥、图像调度、语音调 度、信息记录、联勤保障等岗位。 5.5.6 前方指挥部应设 UPS 备用电源,保障电力不间断供应;图像调度席位应设备用指挥视频终端, 实现“双机热备、秒级切换”。 2 DB23/T 3205-2022 5.5.7 应设专人负责值守视频指挥系统、微信群、卫星电话、电台等通信设备及群组,收集、汇总各 类音视频资源,实现“多部门、多力量”联合指挥通信。 5.5.8 前方指挥部应掌握现场通信力量,调配通信资源,部署保障任务,现场设专人负责无人机的集 中管控和统一调度。 5.5.9 组织各级通信保障力量,综合运用公网传输、聚合通信、中继通信、自组网通信、卫星通信、 多网融合等手段,解决断电、断网、断路条件下通信难题。 5.6 设备运维 5.6.1 统一规范单兵、布控球、便携站、卫星通信车和视频指挥终端等设备的台标和时间,调整去除 无人机图传画面无关参数。 5.6.2 设备连接线在严寒天气下不得来回折摇;电池应贴身携带,不用时放置于室内或保温箱内。因 室内外温差较大,电子设备出现水汽凝结时,应使用热风机吹干,避免影响使用或造成设备短路。 5.6.3 光线充足的雪地场景拍摄时镜头宜加挂偏光镜,避免过度曝光。 5.6.4 协调社会资源到场进行技术支持和保障。 5.6.5 在积雪环境下作业时,及时检查线路接头和设备接口是否存有积雪,如有积雪要及时清理掉, 防止通电后因短路设备烧毁和人员触电。 5.6.6 利用保障间隙,快速排除内存不足、电量不够、接触不良等隐患,确保通信设备和辅助器材状 态正常好用。 5.6.7 针对设备故障、强对流天气、磁场干扰、电压波动等不利条件,编制处置预案,细化应急措施, 提前预置备用、替换的通信设备和网络。 5.6.8 通信设备充电宜在室(车)内温暖环境下进行,使用前先在室内开机,使用后先加热吹干再充 电维护。 6 6.1 6.2 6.3 6.4 6.5 6.6 6.7 行动安全 坚持指战员“生命至上”的原则,坚持行动服从安全,安全贯穿始终。 在开展冰面救援通信保障时,要确保行动安全,谨防滑落水中发生危险。 人员要与行动车辆保持安全距离,防止因车辆制动不及时或溜车造成的安全事故。 设定专职安全员,检测现场安全情况,当出现人员失温、冻伤等情况时,及时更换保障人员。 开展无人机侦查、架设通信设备时应避开带电设备和线路,防止发生触电险情。 人员登高作业时,佩戴安全头盔、安全绳,并由专人保护,确保安全。 遇有突发情况应采取紧急情况下的避险措施。 3 DB23/T 3205-2022 参 [1] [2] [3] [4] 考 文 献 《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 4
DB23-T 3205—2022 冬季消防应急通信保障行动指南 黑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23:37:5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