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电力标准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11. 020 WS C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16—2013 干扰实验指南 Guide to interference testing in clinical chemistry 2013-07-16:发布 2013-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WS/T 416—2013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同仁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静、陈文祥、赵海舰、谢洁红、王冬环、申子瑜、王学晶、邱玲、刘向祎。 川 WS/T 416—2013 干扰实验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评价干扰物质对检测系统影响的方法。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1 干扰interference 在临床化学中,被测物浓度因样品特性或其他成分的影响而出现的临床显著性偏差。这种影响可 见于检测系统的非特异性、指示反应响应不佳、被测物活性抑制等情况。 2. 2 干扰物 interfering substance 不是被测量,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 [JJF1001—1998,定义4.8] 2. 2. 1 内源性干扰物 endogenous interferent 因病理原因在样品中出现的物质(如胆红素或血红蛋白),可干扰对其他物质的检测。 2. 2. 2 外源性干扰物exogenous interferent 样品中来自于体外的可干扰其他物质检测的物质(如药物及其代谢物、样品防腐剂等)。 2. 3 干扰标准interference criteria 被测物浓度与真值间可产生的最大允许干扰偏差,此偏差可能影响医生的医疗决定。 2. 4 被测量measurand 作为测量对象的特定量。 [JJF 1001—1998,定义 4.7] 2. 5 特异性 Especificity 干扰物存在时分析系统可以正确区分或检测被测量的能力。 2. 6 total analytical error 总分析误差 测定值与参考值间的差异。 [JCGM 200:2008,定义 2.16] WS/T 416—2013 3干扰实验方案 3.1干扰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3.1.1干扰物的干扰效果 3.1.1.1检测方法的总分析误差有3个主要来源:不精密度、方法特异性偏差、样品特异性偏差。方法 学评价时通常只考虑前两者,样品特异性偏差常被认为与特定样品有关,不属于方法学的计量特征。但 如果一种检测方法本身易受某种干扰物质的影响,则干扰物既可引起系统误差也可引起偶然误差。 3.1.1.2当采用特异性更好的方法做为比对方法时,特定病人群体样品中某种干扰物的平均浓度可引 起系统偏差,而偏离平均偏差的个体差异则成为总偶然误差的成分。某些方法中随机干扰效果超过不 精密度成为偶然误差的主要来源。 3.1.1.3对于个体患者,干扰物的干扰效果可随样品中干扰物浓度的不同发生变化,这可被误认为是 患者病情的改变。 3.1.1.4干扰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通过一些方法进行补偿或修正,使干扰效果在特定患者群体中减 小。对于常见的内源性干扰物(如胆红素、血红蛋白、脂类等),可通过样品前处理、样品空白、血清基质 校准或数学修正等方法减少干扰效果。 3.1.2干扰效果机制 干扰物对分析过程的影响机制有: 化学效应:干扰物通过与试剂竞争或抑制指示反应改变反应结果,也可通过络合或沉淀作用改 变分析物的形式。 物理效应:干扰物可具有与被测量相近的性质,如荧光、颜色、光散射、洗脱位置或检测时的电 极反应等。 一基质效应:干扰物可改变样品基质的物理特性,如黏度、表面张力、浊度或离子强度等,从而改 变被测量浓度。 酶抑制作用:干扰物可与金属激活因子形成螯合物、与催化位点结合、氧化必需巯基基团而改 变被测量或试剂中酶的活性。 -检测方法的非特异性:干扰物以与被测量同样的方式参与反应。尽管非特异性与干扰有所不 同,但对实验结果的效果是相同的。如酮酸在碱性苦味酸法测肌酐时发生反应,吲哚硫酸盐在 重氮法测胆红素时发生反应,免疫化学中的交叉反应等 一水的取代效应:非水溶性物质(蛋白、脂类等)可通过取代液体血浆量影响活性测量。但如测定 的是血浆水中被测量的浓度,则不存在水的取代效应。 3.2干扰标准及被测量与干扰物实验浓度的确定 3.2.1建立被评价方法的干扰标准 因干扰所致的允许误差标准与实验结果的临床应用有关,可通过总允许误差进行推断。总允许误 差(TEa)包含方法学偏差、不精密度及干扰成分,是对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要求。对于已明确提出准确性 要求的分析物,可从总允许误差中减去方法学偏差、不精密度及相应生物学变异,剩余残差即为干扰成 分。对于无明确准确性要求的分析物,可采用下述方法确定总允许误差: a)根据生物学变异确定总允许误差:不同被测量均有其固有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CVi)及个体 间生物学变异(CVc),现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检测方法的理想质量指标为结果偏倚BA< 2
WST 416-2013 干扰实验指南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SC 于
2023-03-15 12:28:38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25.6 MB)
分享
友情链接
T-CFA 03110323—2022 铸件加工单元数字化技术要求.pdf
GB-T 30761-2014 扁桃仁.pdf
TOGAF 业务架构.pdf
GB 17761-2018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pdf
T-CSCA 120028—2019 “上海品牌”评价认证依据: 公众物业管理服务认证要求.pdf
GM T 0131-2023 电子签章应用接口规范.pdf
DB15-T 1394-2018 软件工程项目价格测算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pdf
DB3708-T 10-2022 公共机构节能监管平台建设指南 济宁市.pdf
GB-T 42706.1-2023 电子元器件 半导体器件长期贮存 第1部分:总则.pdf
GB-T 32920-2023 信息安全技术 行业间和组织间通信的信息安全管理 ISO 27010-2015.pdf
DB32-T 4284-2022 居民住宅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 江苏省.pdf
GB/T 21709.3-2021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3部分:耳针.pdf
GB-T 13606-2007 土工试验仪器 岩土工程仪器 振弦式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pdf
T-CERDS 3—2022 企业ESG评价体系.pdf
SN-T 3246.4-2017 进出口音视频设备检验技术要求 第4部分:投影仪的能效.pdf
GB-T 30503-2014 船用制氮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
GB-T 42136-2022 智能制造 远程运维系统通用要求.pdf
GW0014-2017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项目 应用软件第三方测试规范.pdf
GB-T 42018-2022 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平台计算资源规范.pdf
HB 8573-2020 民用飞机机载嵌入式操作系统板级支持软件测试要求.pdf
1
/
3
21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25.6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