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7.060
CCS A 47
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1306—2023
旅游景区气象防灾减灾指南
Guid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for tourist
attractions
2023 - 07 -22发布 2023 - 08 - 22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T 1306 —2023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气象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温州市气象局、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温州市文化广电旅
游局、 泰顺县气象局、 乐清市气象局、 淳安县气象局、 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委员 会、 温州商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建忠、张眉、王佳颖、周哲、余田花、郑海祥、周功铤、李伟、纪新瑞、刘
娟、郑峰、郑远东、林念萍、朱景、郭建鹰、姜建丰、余霖枫、刘元林、唐翠云、胡萍、姚健、林金旭、
林军、单权、郑德、陈盈洁。
DB33/T 1306 —2023
1
旅游景区气象防灾减灾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旅游景区气象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人员配置、防御准备、处置应对、灾后处置等方
面的指导。
本标准适用于 3A级以上旅游景区(以下简称景区)的气象防灾减灾建设,其它景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旅游景区 tourist attractions
以满足旅游者出游目的为主要功能,并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来源:GB/T 16766—2017,4.3.1]
3.2
气象灾害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由气象因素直接或间接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损害的事件和现象。包括台风 、
暴雨(雪)、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和霾等。
[来源:GB/T 40246—2021,3.2,有修改]
4 基本原则
4.1 以人为本
景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以保障旅游者和旅游景区内其他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为根本原则, 最大限
度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害。
4.2 预防为主
遵循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编制切实可行的景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根据景区类型
和气候特征,制定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措施。
4.3 数字赋能
通过信息化、数字化举措,精准防御气象灾害,提升景区防灾减灾能力。
5 人员配置
DB33/T 1306 —2023
2 5.1 景区配置气象联络员,保持与气象主管部门信息畅通,协助完成景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气象联
络员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传递;
—— 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科普宣传;
—— 景区气象设施维护;
—— 景区气象监测环境保护;
—— 气象灾情的收集和报告;
—— 气象灾害的普查;
—— 应急处置。
5.2 气象联络员具备相应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与技能,不定期参加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培训或考核,培
训内容包括气象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技能。
6 防御准备
6.1 日常管理
6.1.1 景区制定气象灾害预案时需考虑主要气象灾害类别、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等。
6.1.2 景区每年 组织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和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是景区气象防灾减灾日常管理必
不可少的环节。气象应急演练的内容宜包括:掌握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程序,熟悉景区气象灾害特点、自
救措施、 转移路线、 安置地点; 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的内容宜包括: 熟悉景区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
避灾安置场所、紧急转移路线、气象监测设施和气象信息传播设施使用维护等。
6.2 监测设施
6.2.1 景区宜根据地理特征、 易发生气象灾害的种类布设自动气象观测站, 站点周边环境宜保持开阔,
保证仪器的感应面通风和不受遮蔽。
6.2.2 观测要素宜包括气温、降水、风向、风速,根据需求可增加气 压、湿度和其他气象观测要素。
6.2.3 景区宜建设雷电监测预警设施。
6.3 信息收发
6.3.1 景区信息收发工作的重点是气象信息收发的及时性和精准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收发渠道的稳
定性和预警传播设施的有效性,能为防灾减灾赢得宝贵时间。具体包括:
—— 主动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气象信息;
—— 利用多种方式收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至少具备 1种稳定、可靠的收发渠道;
—— 定期开展预警传播设施检查,排除传播盲点。
6.4 标识指引
6.4.1 景区设立防灾警示牌、 应急避灾场所标识标牌, 提供避灾场所路线指引图, 清楚标明转移路线。
6.4.2 景区宜在铁塔、大树、凉亭以及河边、四周空旷的高耸地等易遭受雷击的区域,设置醒目的防
雷安全警示牌。
7 处置应对
DB33/T 1306 —2023
3 7.1 预警传播
预警传播工作对于景区处置应对气象灾害是至关重要的,预警信息的及时、准确传播,以及游客的
有效接收是预警传播的关键。
—— 景区通过应急广播、大喇叭、显示屏等方式及时告知游客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转移路线。
—— 遇重大气象灾害,景区利用应急广播、显示屏、短信、电话及新媒体等各类渠道准确传播预
警信息。
—— 遇断电等紧急情况,景区可通过电话、对讲机、巡查通知等方式将信息及时传播到游客。
7.2 应急响应
7.2.1 气象灾害已经发生或接 收到气象预警信号并达到景区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时,景区及时启动
气象灾害应急响应。
7.2.2 景区根据应急预案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接收到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信号时,及时
关停景区。
7.2.3 台风、暴雨、大风、雷电、暴雪预警信号分类等级和相应防御措施可参见附录 A~附录E。
7.2.4 当气象灾害对景区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超出景区自身控制或抢险救援能力时,景区需及时报告并
请求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予以支援。
8 灾后处置
景区灾后处置工作通常包括:
—— 及时对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和评估;
—— 及时维修、重建损坏 的气象监测和传播设施;
—— 宜根据气象灾害评估情况修订完善景区灾害应急预案。
DB33/T 1306 —2023
4 A A
附录 A
(资料性)
台风预警信号分类等级及旅游景区防御指南
表A.1给出了台风预警信号图标、信号含义及景区相应的防御指南。
表A.1 台风预警信号分类等级及旅游景区防御指南表
信号图标 信号含义 防御指南
受热带气旋影响,将出现或实况已达以
下条件之一并将持续,可能或已对防台安
全造成一定影响:
1.24小时内,内陆平均风力达 6级以上
或阵风达 8级以上,沿海平均风力达 7级
以上或阵风达 9级以上;
2.24小时内,降雨量达 100毫米以上;
3.12小时内,降雨量达 50毫米以上。 1.关注、记录、收集台风最新信息,及时上传信息,下达各级
指示;
2.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有效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3.含高风险旅游项目的景区需加强巡查, 做好组织撤离、 疏散
游客等准备工作;
4.对景区内防汛、 配电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确保景区设备、
设施的安全、正常运行。
受热带气旋影响,将出现或实况已达以
下条件之一并将持续,可能或已对防台安
全造成较大影响:
1.24小时内,内陆平均风力达 8级以上
或阵风达 10级以上,沿海平均风力达 9
级以上或阵风达 11级以上;
2.12小时内,降雨量达 100毫米以上;
3.6小时内,降雨量达 50毫米以上。 1.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
2.及时停止景区户外集体活动,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3.含高风险旅游项目的景区需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加强巡查,
视情关停高风险性旅游项目,全力做好组织撤离、 疏散游客等准
备工作;
4.根据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提前组织撤离、疏散游客,确保游
客安全;
5.密切关注景区道路、 公共设施等安全情况。 在重要点位做好
警示及告示标识;
6.及时向景区商户传达暂停运 营决定通知及转移通知;
7. 做好应急抢险待命准备。
受热带气旋影响,将出现或实况已达以
下条件之一并将持续,可能或已对防台安
全造成较严重影响:
1.24小时内,内陆平均风力达 9级以上
或阵风达 11级以上,沿海平均风力达 10
级以上或阵风达 12级以上;
2.12小时内,降雨量达 200毫米以上;
3.6小时内,降雨量达 100毫米以上。 1.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
2.及时停止一切户外活动, 根据最新预报预警信息, 及时做好
组织游客撤离、疏散工作,确保游客安全;
3.及时关停高风险性旅游项目,视情关停涉海、涉山、涉水等
旅游景区,全力做好组织撤离、疏散游客等
DB33-T 1306-2023 旅游景区气象防灾减灾指南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9-17 23:08:0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