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RPA 005—2023
臭氧空气质量基准文件编制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zone air quality criteria
document
2023-10-23发布 202-10-23实施
中 国 生 态文 明 研 究与 促 进 会 发 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ECRPA 005 —2023
i 目 次
1 范围 ................................ ................................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 ... 1
4 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 ................................ ................................ ................... 2
5 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 ................................ ................................ ................................ ................... 2
6 臭氧污染特征规律分析 ................................ ................................ ................................ ............... 5
7 臭氧危害识别 ................................ ................................ ................................ ............................... 7
8 臭氧基准值推导 ................................ ................................ ................................ ........................... 7
9 不确定性分析 ................................ ................................ ................................ ............................... 9
10 基准值的确定与表述 ................................ ................................ ................................ ................. 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数据库信息采集表 ................................ ................................ ............. 10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流行病学研究偏倚风险评估 ................................ ............................. 11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臭氧空气质量基准文件编制内容 ................................ ..................... 14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ECRPA 005 —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 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
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 人:顾闫悦、王宗爽、段晓丽、许群、郭敏、李琴、张新民、谭玉菲、
彭林、耿春梅、徐晶。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ECRPA 005 —2023
1 臭氧空气质量基准文件编制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订臭氧空气质量基准文件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
臭氧污染特征规律分析、臭氧危害识别、臭氧基准值推导、不确定性分析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环境空气中臭氧的基准文件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 1111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空气 ambient air
指人群、植被、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3.2
臭氧背景浓度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of ozone
指扣除所有人为 源前体物排放后的环境空气臭氧浓度, 即 非人为排放形成的环境空气臭
氧浓度,也称臭氧本底浓度。
3.3
荟萃分析 meta-analysis
指对具有相同研究目的的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进行定量合并和综合分析的系统评价方
法,又称元分析。
3.4
植被临界水平 critical level of vegetation
指在目前的认知下, 可能对敏感植被产生直接不利影响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累积暴露 量
或累积气孔通量 ,超过这种水平就可能对植被产生直接且明显的不利影响。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ECRPA 005 —2023
2 4 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4.1 基本原则
4.1.1 科学性原则
充分收集已有数据和信息, 基于最新科学证据, 根据 工作目标 、 数据可获得性和有效性,
科学合理 设计文件编制 方案,确保 编制过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结论的客观性。
4.1.2 风险预防原则
采用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识别臭氧危害, 原则上选取高确定性证据或可造成严重危害的
证据用于基准值推导,保护公众健康和农作物。
4.1.3 本土性原则
考虑数据可得性,优先选择中国本土积累的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建立暴露 —反应(剂
量—响应)关系,开展相关评估,推导臭氧基准值。
4.1.4 差异性原则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地形条件、人口情况、暴露情况等存在一定差异,可结合各地
实际情况推荐基准值。
4.2 工作程序
臭氧空气质量基准文件编制工作程序包括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 臭氧污染特征规律分析、
臭氧危害识别、臭氧基准值推导、不确定性分析和基准值的确定与表述,见图 1。
5 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
5.1 文献筛选
5.1.1 一级筛选
首先以臭氧( Ozone或O3)为关键词进行广泛检索 ,执行者自行设定具体的检索策略。
检索到的文献根据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和分类,一般根据基准文件编制流程,将文献分为流
行病学研究、生态学研究(本文件仅针对农作物)等主题,排除无法分类和重复的文献。一
级筛选应 由两名工作人员独立开展工作,有争议处请第三人商定,筛选过程应 详细记录 。
5.1.2 二级筛选
文献经一级筛选后进行全文评估,以便获得更多详细信息。依据实验结果、臭氧暴露情
况和研究类型等设定每一主题的纳入、排除标准,可参照人群 /种群、暴露、对照、结局和
研究设计( PECOS)进行纳入、排除标准设计,见表 1和表 2。二级筛选应 由两名工作人员
独立开展工作,符合 纳入标准的纳入,有争议处请第三人商定,筛选过程应 详细记录 。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ECRPA 005 —2023
3
图1 工作程序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ECRPA 005 —2023
4 表1 臭氧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PECOS标准
术语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人口 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所有年龄段的全部
人群(包括敏感人群),没有地域限制。
主要通过环境空气吸入接触臭氧。 职业场所中或仅室内暴露。
暴露 长期(月至年)
T-CECRPA 005—2023 臭氧空气质量基准文件编制技术导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0-31 20:45:4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