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080.10 B 31 DB3308 衢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规 范 DB3308/T 032—2016 南高丛蓝莓种植技术规程 Southern Highbush Blueberry cultivation technical procedures 2016-07-29 发布 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08-29 实施 发布 DB3308/T 032—2016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的规则起草和编制。 本标准由衢州市三易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与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振华、徐应英、蒋张明、毛正荣、徐锦涛、童文彬、管宇。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I DB3308/T 032—2016 南高丛蓝莓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南高丛蓝莓生产的园地选择、建园、土肥水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包装、 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衢州地区的南高丛蓝莓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构成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 于本部分。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8321.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8407.2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SN/T 2205 食品接触材料 纸、再生纤维类 瓦楞纸箱评价方法 DB33/T 784 蓝莓生产技术规程 3 园地选择 3.1 环境要求 园地应远离城市,距离公路 50 m 以上,周围 3 km 以内没有厂矿,环境要求符合 GB/T 18407.2 的 相关规定。 3.2 地貌和地形 园地要求平坦或缓坡(坡度≤15°) 。南高丛蓝莓是喜光树种,应有充足的光照;如果在坡地建园, 应选择阳坡;且灌溉水源充足,排水良好。 3.3 土壤 要求土层深厚、疏松通气、保肥保水力强的酸性土壤,pH 值在 4.5~5.8,有机质含量 1.2 %以上。 3.4 气候条件 南高丛蓝莓要求年平均气温 18 ℃~22 ℃,1 月平均气温 1 0 ℃左右,绝对最低温度-16 ℃以上, 冬季 7.2 ℃以下的低温 200 h 以上。 3.5 土壤改良 1 DB3308/T 032—2016 一般使用商品有机肥或农作物秸杆等充分发酵后施入土壤,翻耕 20 cm~30 cm。土壤 pH 值大于 5.8 时必须采取措施降低 pH 值。 4 建园 4.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南高丛蓝莓品种。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同一蓝莓园中应种植 2 个以上品种, 以利相互授粉。 4.2 整地 园地经翻耕做畦,畦长宜在 50 m 以内,畦宽 1.2 m~1.5 m, 畦高 0.3 m~0.5 m。沟宽 0.8 m 左右。 4.3 定植穴 定植穴长 0.5 m、宽 0.5 m、深 0.5 m 或定植沟宽 0.5 m、深 0.5 m。株行距 1.5 m×2 m~2.3 m。 2 每 667 m 定植穴或定植沟中放入松针等酸性基质 300 kg~500 kg。用腐熟有机肥或土杂肥作基肥,每 2 667 m 1000 kg~2000 kg,加施过磷酸钙 20 kg~30 kg。 4.4 苗木质量与栽植 4.4.1 苗木质量 选择两年生以上根系发达完整、无病虫、无损伤的健壮苗木,苗高 50 cm 以上,主茎直径 0.6 cm 以上。 4.4.2 栽植 在秋季停长后(11 月中旬~12 月底)或早春萌芽前(2 月底前)进行。栽植时应在基肥上填入 20 cm 熟土,避免苗木根系与肥料直接接触。定植后踏实,及时浇足定根水。 5 土肥水管理 5.1 土壤管理 5.1.1 清耕 中耕深度以 5 cm~10 cm 为宜。生长季节视杂草情况及时清耕,入秋以后不宜清耕。 5.1.2 生草 采用行间生草、行内除草,种植三叶草、大豆等豆科作物,以保持土壤湿度,调节田间小气候,提 2 DB3308/T 032—2016 高土壤肥力。 5.1.3 覆盖 采取株下覆盖(地膜、松针、作物秸杆或木屑等) ,以防治杂草、调节土壤 pH 值、提高有机质含量。 5.2 施肥 5.2.1 肥料选择 按 NY/T 496 相关规定执行。采用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复合肥氮(N)、磷(P2O5)、钾(K2O)的比 例通常为 1:1:1。幼龄树应采用高氮高钾型复合肥。 5.2.2 施肥方法 对沙质土壤采用全园撒施。对壤土和黏土采用沟施或穴施,沟、穴深度 15 cm~20 cm。根据植株 生长情况喷施叶面肥。 5.2.3 施肥时间 秋冬季施基肥 1 次。生长季追肥 3~4 次,一般在萌芽期(3 月上中旬)、果实膨大期(4 月上旬~5 月初) 、果实采收后(6 月中下旬) 、秋季生长期(9 月中下旬)进行。 5.2.4 施肥量 2 2 基肥每 667 m 施用腐熟有机肥 1000 kg~1500 kg。追肥每次每 667 m 施用复合肥 20 kg。 5.3 水分管理 果园土壤应保持适宜的水分,高温干旱季节,每 2 d~3 d 灌溉一次。其他季节视天气情况每周灌 溉一次。汛期及时排水。 6 修剪 6.1 时期 修剪时期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以冬季为主、夏季为辅。 6.2 方法 6.2.1 幼年树修剪 定植后,疏除花芽、细弱枝。在定植成活后第一个生长季,尽量少剪或不剪,以增加枝叶量和迅速 3 DB3308/T 032—2016 扩大树冠。对前 3 年的幼树主要以疏除病虫枝、细弱枝、下垂枝、水平枝、交叉枝、重叠枝为主,保留 5~8 个主枝。 6.2.2 成年树修剪 根据目标产量控制修剪量,一般剪除 1/3~1/2。疏除细弱枝、病虫枝、枯枝、交叉枝,更新因结 果而衰弱的枝组,保持树势。树体整体衰弱后,保留主枝基部 10 cm~15 cm 平茬,以更新树体。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按照病虫害发生的特点,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利用物理、生物、化学等 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化学农药使用按 GB4285、GB8321.1-9 相关规定执行。 7.2 防治方法 7.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通过合理的水、肥、修剪等栽培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性。采取剪除病虫 枝,清除枯枝落叶等措施,减少病虫源,抑制病虫害发生。 7.2.2 物理防治 在果园内放置糖醋液、诱虫灯及树干缠草等方法诱杀害虫,采取人工捕捉的办法消灭害虫。果实成 熟期,用防鸟网、驱鸟器等方式减轻鸟害。 7.2.3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利用性诱剂及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7.2.4 化学防治 2 溃疡病:早春新梢生长期(3 月下旬~4 月下旬)每 667 m 用 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 g1000 倍液,或 50%百菌清乳液 80 mL6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 g600 倍液,间隔 10 d~15 d 交 替喷洒防治 3 次。 2 干枯病:4 月中下旬~5 月上旬,每 667 m 用 10%苯醚甲环唑乳剂 50 mL1000 倍液,或 75%甲基托 布津可湿性粉剂 50 g1000 倍液,间隔 7 d~10 d 交替喷洒防治 2 次~3 次。 2 灰霉病和僵果病: 5 月上中旬每 667 m 用 40%密霉胺乳剂 50 mL1000 倍液,或 30%菌思剂乳剂 50 mL1000 倍液,或 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 g1000 倍液防治 1 次~2 次。 2 叶斑病:5 月中旬~6 月下旬每 667 m 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 g600 倍液,或 10%苯醚甲环唑 乳剂 50 mL1000 倍液,或 40%氟硅唑乳剂 10 mL5000 倍液交替防治 2 次~3 次。 金龟子:用黑光灯或杀虫灯诱捕。 4 DB3308/T 032—2016 2 鳞翅目害虫:6 月下旬~8 月下旬每 667 m 用 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剂 10 g5000 倍液, 或 32000 iu/mg 苏云金杆菌 60 g800 倍液防治 2 次~3 次。 天牛:5 月中下旬人工捕捉。 2 蚜虫:每 667 m 用 5%啶虫脒 30 mL1500 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 g2000 倍液防治。 8 采收、包装、运输、贮存 8.1 采收 分批采收,一般盛果期 2 d~3 d 采收一次,初果和末果期 4 d~6 d 采收一次。采收应在无雨天气 进行。采收容器选用透气塑料筐;采摘时轻摘、轻放,对病果、畸形果应单收单放。 8.2 包装、运输 包装选用有透气孔的食品级塑料盒或纸盒,规格一般为每盒 125 g。运输要求清洁卫生、避免挤压。 包装材料按 SN/T 2205 相关规定执行。 8.3 贮藏 在常温条件下,果实保质期为 5 d,为延长贮藏期和供应时间,鲜果应进行冷藏或速冻贮藏。 果实采收后,应尽快进行预冷处理,使果实温度降至 10 ℃以下,然后置于 0℃~4℃冷藏,保质期 为 30 d。 预冷后果实经-35 ℃速冻处理,在-18 ℃条件下保质期为 1 年。 5
DB3308-T 032-2016 南高丛蓝莓种植技术规程 衢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09:09:0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