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电力标准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41593.4 (22)申请日 2022.09.20 (71)申请人 中邮通建 设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鼓楼区挹江门 街道南祖 师庵7号 (72)发明人 崔昊 蔡杰 龚平 周浩 刘橹  王睿奇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众启致玖专利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 合伙) 32626 专利代理师 张中纯 (51)Int.Cl. G02B 6/255(2006.01) G02B 6/44(2006.01) G06T 7/00(2017.01) G06T 7/62(2017.01)G06V 10/30(2022.01) G06V 10/28(2022.01) (54)发明名称 通信工程 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通信工程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 法, 包括S1、 光缆现场熔接操作; S2、 熔接点检测: S3、 熔接纤体盘绕储存: S4、 熔接纤体盘绕状态 检 测: S5、 续接盒封装: S6、 尾纤损耗检测, 并拍摄检 测结果图片, 上传至云识别平台。 本发明在熔接 施工过程中, 阶段式拍照上传至云识别平台, 然 后云识别平台对 该阶段的照片进行智能识别, 从 而实现对于熔接点质量、 盘绕状态、 密封状态以 及损耗状态的实时把握, 能够极大的提高光纤损 耗合格率; 在熔接操作完毕后, 云识别平台也可 内置好该续接盒的全部熔接信息, 方便后续管理 时查看, 在 布设新的光缆的也可直接查看盘绕状 态图片时, 即可了解续接板上的剩余接口, 协助 工人确定续接方案 。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7页 CN 115480346 A 2022.12.16 CN 115480346 A 1.通信工程 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光缆现场熔接操作; S2、 熔接点检测: 云识别平台的熔接点识别模块判断熔接点外观是否 达标; 是, 则熔接点识别模块反馈熔接点外观合格, 进入下一 步; 否, 则熔接点识别模块反馈熔接点外观不 合格, 并给 出不合格提示内容, 返回S1; S3、 熔接纤体 盘绕储存: 热缩管进行 热缩加工, 使热缩管置 于两组纤体的接 头处, 将熔接纤体 盘绕固定在下储 存组件内的续接 板上, 多个续接 板呈阶梯状分布; S4、 熔接纤体 盘绕状态检测: 待全部熔接纤体均盘绕完毕后, 云识别平台的盘绕识别模块判断盘绕状态是否 达标; 是, 则盘绕识别模块反馈盘绕状态合格, 进入下一 步; 否, 则盘绕识别模块反馈盘绕状态不 合格, 并给 出不合格提示内容, 返回S3; S5、 续接盒封装: 将下储存组件与上壳体封装, 制得续接盒; 对续接盒进行密封性检测, 若密封性检测合格, 则拍摄合格密封数据图片至云识别平 台; 若密封性检测不 合格, 则重新进行封装操作或填补 密封胶液; S6、 尾纤损耗检测, 并拍摄 检测结果图片, 上传至云识别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工程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S1中, 光缆 现场熔接操作具体的为: 将操作板置于施工区域, 操作板上内置有剥皮组件, 并将熔接机、 切断机、 操作工具、 拍 摄平台、 续接盒的下储 存组件安装于操作板上; 通过剥皮组件依次剥去线缆外皮、 纤体外皮并清理纤体外壁的油 液, 将热缩管套在一 个纤体上; 通过切断机切断两组纤体, 然后将两组纤体置 于熔接机内熔接, 制得一组熔接纤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工程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S2中, 所述 云识别平台的熔接点识别模块判断熔接点外观是否 达标具体的过程 为: 调节操作平台的工业相机移动至熔接点检测位; 工业相机拍摄熔接纤体的熔接点图片, 并将熔接点图片上传至云识别平台; 熔接点识别模块对图像进行去噪 ‑增强‑二值化处理, 然后将熔接点图片与内置的熔接 点参考模板比对, 得 出熔接点的截面积、 孔洞情况; 熔接点外观合格时: 截面积在合格区间内、 无孔洞; 熔接点外观不合格时: 截面积、 孔洞情况中的一个或多个不达标; 截面积过大导致不合 格的反馈内容为: “光纤馈入过量 ”; 截面积过小导致不合格的的反馈内容为: “光纤馈入不 足”; 存在孔洞导 致不合格的反馈内容 为:“光纤切割不良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工程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S4中, 云识 别平台的盘绕识别模块判断盘绕状态是否 达标具体的为: 调节操作平台的工业相机移动至盘绕检测位; 工业相机同时拍摄包含全部续接板的光纤盘绕图片, 并将光纤盘绕图片上传至云识别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480346 A 2平台; 盘绕识别模块对图像进行去噪 ‑增强‑二值化处理, 然后将光纤盘 绕图片与内置的盘绕 参考模板比对, 得 出各个续接 板的槽口信息、 光纤盘绕信息; 盘绕合格时: 每 个续接板内的熔接纤体均按照指定 轨迹区间分布; 盘绕不合格时: 存在一个或多个续接板内的熔接纤体局部越过盘绕内轨迹, 不合格提 示内容为“N号续接板盘绕不 合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 工程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板的 表面设有第一约束框、 第二约束框、 物料储存盒、 第三约束框, 操作板的表面开设有收纳槽, 收纳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剥皮组件, 操作板的外壁设有把手、 底面组装连接支腿; 第一约束 框的内部嵌入有熔接机, 第一约束框沿操作方向的一侧布设第二约束框、 另一侧布设有第 三约束框, 第二约束框的内部嵌入有切断机, 第三约束框的内部嵌入有下储 存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 工程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储存组 件包括第一续接板、 第二续接板、 第三续接板以及底板, 第一续接板、 第二续接板以及第三 续接板结构相同, 第三续接板的四角处设有第二安装板, 第二安装板通过螺钉安装于底板 上, 底板嵌入于第三约束框内; 第三续接板的一侧垂 直固设有两个第二支撑柱、 另一侧垂 直 固设有两个第二定位框, 两个第二支撑柱、 两个第二定位框均设于第三续接板的边角处, 第 二支撑柱的顶端滑动连接于第二续接板的端部底 面, 第二定位框的顶部与第二续接板的端 部配合插装; 第二续接板的一侧垂直固设有两个第一支撑柱、 另一侧垂直固设有两个第一 定位框, 两个第一支撑柱、 两个第一定位框均设于第二续接板的边角处, 第一支撑柱的顶端 滑动连接 于第一续接板的端部底面, 第一定位框的顶部与第一 续接板的端部配合插 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 工程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 壳体为 盒体结构, 外壳体的顶面设有检测接头, 外壳体的底面向外折弯有第一安装板, 第一安装板 通过螺钉安装于底板上; 外壳体的端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底端开口的开槽, 开槽内插入有截 面为工字形的光 缆密封塞, 光 缆密封塞内开设有供光 缆贯穿的密封孔。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480346 A 3

.PDF文档 专利 通信工程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通信工程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法 第 1 页 专利 通信工程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法 第 2 页 专利 通信工程光纤接续智能识别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考人生 于 2024-02-07 20:37:5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