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电力标准
ICS DB1304 邯 郸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4/ T375—2021 邯麦 19 亩产 550 公斤栽培技术规程 2021 - 11 - 15 发布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12 - 01 实施 发 布 DB1304/ T375—2021 前 言 本标准编写格式符合 GB/T1.1 要求 本标准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起草人:苏玉环、刘庆芳、马永安、张恒、刘保华、陈冬梅、李平、王雪香、李小康、武玥。 I DB1304/ T375—2021 邯麦 19 亩产 550 公斤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品种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的术语定义、特征特性、基础条件、生育指标、 各时期管理目标和关键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冀中南水浇地小麦生产栽培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T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8321-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邯麦 19 邯麦 19 是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育成冬小麦新品种,2018 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 20180049。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冬麦区高水肥地块种植。 3.2 节水 与当地常规生产田相比,少浇 1 水,实现亩节水 30-50 方,产量提高或不减产,种植效益增加。 3.3 稳产 针对冬小麦生长期间频发的冬前低温、倒春寒、干旱、干热风等农业气象灾害,通过小麦规范化 播种技术、适时镇压、春季水肥科学运筹、化控应变技术等措施,实现抗逆减灾稳产目标,达到重灾年 份 500 公斤产量目标,一般灾害年份 550 公斤产量目标。 3.4 绿色生产 按照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以节本增效、降低污染、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合理施肥、 节水灌溉、综合防控、科学管理等为技术手段,实现水肥高效利用、农药减量控害等,达到小麦生产的 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的目的。 1 DB1304/ T375—2021 4 特征特性 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亩成穗较多。株高 83.5 厘米,株型偏紧,茎秆强度较好, 抗倒性好。旗叶稍大,穗层整齐,熟相好。穗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 穗数 45-50 万穗,穗粒数 36-38 粒,千粒重 42-44 克。 5 基础条件 5.1 土壤条件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 GB15618 要求,适宜壤土、粘壤土。要求地势平坦,土层厚度在 2.0 米以上。耕 层养分含量有机质≥1.5%、速效氮≥60 mg/kg、速效磷≥15mg/kg、速效钾≥100 mg/kg。 5.2 灌溉条件 灌溉水质量符合 GB5084 要求,播种前保浇底墒水,春季保浇 1-2 水。 6 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结构指标 6.1 冬前壮苗指标 主茎叶龄5.1-6.1,单株分蘖 4-5 个,单株次生根 5-8条,幼穗分化进入单棱期或二棱初期。 冬前生长健壮,不旺长、不瘦弱。 6.2 群体动态指标 亩基本苗 18-22 万,越冬亩茎数 80-90 万,起身亩茎数 90-120 万,成熟期穗数 45-50 万. 6.3 产量结构指标 亩穗数 45-50 万,穗粒数 36-38 粒,千粒重 42-44 克。 7 各生育时期田间管理目标 7.1 冬前及越冬期管理目标:在小麦苗全苗匀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 越冬。 7.2 返青至抽穗期管理目标: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促弱控旺转壮,及时防治病虫草害,保苗稳健生长, 稳蘖增穗,保花增粒。 7.3 抽穗至成熟期管理目标:养根护叶,延缓植株衰老,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延长叶片功能 期,提高粒重,适时收获。 8 关键技术 8.1 播期、播量 冀中南地区的衡水、石家庄从北向南的适宜播期为 10 月 5-10 日;邢台、邯郸从北向南的适宜播期 2 DB1304/ T375—2021 为 10 月 8-15 日。适宜播期开始的前 5 天内每亩基本苗 18-22 万;以后每迟播或早播 1 天,每亩增加或 减少基本苗 0.5-1 万;粘重土壤、秸秆还田整地质量差和抢墒播种的地块酌情增加播种量。 每亩播种量=[亩计划基本苗×千粒重(g)]/[1000×1000×发芽率 (%)×出苗率(%)] 8.2 足墒播种 适宜播种的土壤墒情为播种时 0-40cm 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 70-80%。壤土地在保证适时播种的 3 前提下,玉米收获后要及时造墒,每亩浇水 40-50m ;播前降雨、墒情较好的地块,要在玉米收获秸杆 还田后及时耕翻、耙耢、播种、镇压保墒;玉米成熟较晚的地块,可在玉米收获前 15 天带杆浇水争取 农时,保证小麦播种充足的底墒。土壤粘重不宜造墒的地块,要在小麦播种后立即浇蒙头水,并在适耕 期搂划破土,辅助土苗。 8.3 种子处理 符合 GB/T15671 要求,因地制宜选用杀虫剂、杀菌剂或种衣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及土传、种传病 害。 8.4 精细整地 深耕耕深 25-30 厘米,旋耕耕深 10-15 厘米,连续旋耕 3 年后深耕 1 年,破除犁底层。深耕、旋 耕后均要及时耙耢,破碎土块,塌实土壤,避免表层土壤疏松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 8.5 播后镇压 选用带有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播种,随播种随镇压。秸秆还田抢墒播种的地块,播种后再用镇压 器镇压一遍,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提高出苗率,减少悬根苗。土壤湿重地块,要待表层土壤适当散 墒后镇压。 8.6 播种方式、播种深度 2 采用 15cm 等行距机条播。畦宽 3.6-4.0m,畦长 10-15m,面积 40-60 m 。播深 3-5cm,早播宜深, 晚播宜浅;壤土宜深,粘土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不包衣种子宜深,包衣种子宜浅。播种要 均匀,保证田间出苗整齐一致。 8.7 灌溉 8.7.1 冻水 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的麦田,可以免浇冻水。遇旱视墒情补灌冻水,一般土壤保墒能力差、抢墒播 种、播后未按照规程进行镇压的麦田,0-40cm 土层相对含水量低于 60%时应灌冻水。 8.7.2 春季灌溉 一般年份春季灌 1 水。越冬前达到壮苗指标,且冬季冻害不超过 3 级的麦田,春一水时间应在拔节 初期;旺长麦田,春一水时间应视墒情推迟到拔节中后期;介于壮苗与弱苗之间的麦田,春一水时间应 提前到起身末期;冬前弱苗麦田不适用本规程,弱苗麦田应加强管理,促弱转状。 8.8 追肥 结合春一水追施尿素,N 用量为 6-8 公斤/亩。 3 DB1304/ T375—2021 8.9 化控 8.9.1 预防倒春寒 密切关注天气,寒流到来之前,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预防倒春寒,可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穗 粒数,减轻寒流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8.9.2 化控防倒 在起身前后喷施壮丰安、矮壮素等可降低基节长度,提高茎秆质量,预防倒伏,亩用量 30—40ml, 兑水 25-30 千克喷雾,可结合除草进行。 8.10 一喷综防 为节约成本减少用工,抽穗到灌浆期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配,一次用药防虫、防病、防干 热风。 4 月底至 5 月初小麦抽穗扬花期和 5 月上旬至中旬小麦灌浆期,综防 2-3 次。每亩用 15%三唑酮可 湿性粉 80-100 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 80-100 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 10-15 克、4.5%高效氯氰菊酯乳 油 15-20ml、150 克磷酸二氢钾、300 克尿素,兑水 50 公斤喷雾,防治白粉、叶锈、叶枯、赤霉病和蚜 虫、吸浆虫,同时预防干热风、提高千粒重。药剂使用按照 GB/T8321-2000 执行。 9 常规技术 9.1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 GB4404.1-2008 要求,选用精选种子,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 ≤13%。 9.2 秸杆还田 前茬玉米的田块,在玉米联合收割后再粉碎秸杆一遍,趁秆青及时粉碎,秸秆长度应小于 5 厘米, 秸杆细碎,均匀铺撒地面。 9.3 施用底肥 肥料施用按照 NY/T496 要求。每亩底施纯氮(N)6-7.5kg,磷(P2O5)8kg,钾(K2O)6kg,犁地前撒施。 9.4 冬前及越冬期管理 9.4.1 查苗补苗 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看苗情。适播麦田播种后 6-7 天出苗,出苗后麦垄内 10-15cm 无苗时,应及时 用浸种催芽的种子补种。分蘖期地下害虫危害的缺苗断垄应及时疏苗补栽。 9.4.2 虫害防治 小麦出苗后每平方米有土蝗或灰飞虱 10 头以上时,用具有内吸性的杀虫剂喷雾防治。 9.4.3 杂草防治 小麦出苗后降雨较多的年份,冬前杂草容易滋生。可在 11 月上旬小麦 3-4 叶、杂草 2-3 叶、日平 0 均气温 10 C 以上时进行杂草秋治。阔叶杂草每亩用 10%苯黄隆 10-15 克,或 15%噻磺隆 10 克,兑水 30 4 DB1304/ T375—2021 公斤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每亩用 3%世玛 30ml,加水 30 公斤喷洒防治。 9.4.4 禁止麦田放牧或啃青 9.5 中后期管理 9.5.1 杂草防治 0 3 月中下旬,对于冬前没有杂草秋治,春季杂草较多的地块,应在日平均气温 10 C 以上,小麦起身 之前及早防治。防治方法、用药同冬前。 9.5.2 防病治虫 4 月上旬至中旬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用杀虫、杀菌剂混合喷雾防治麦蜘蛛、麦叶蜂、纹枯病。20% 三唑酮乳油 50ml 兑水喷雾防治纹枯病;20%哒螨灵可湿性粉 1000—1500 倍喷雾防治麦蜘蛛;4.5%高效 氯氰菊酯 1500 倍防治麦叶蜂。上年吸浆虫严重的地块,用 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粉剂)每亩 2—3 公 斤,拌细土 25—30 公斤制成毒土,均匀撒到麦田(包括畦埂和垄沟) ,防治吸浆虫蛹,兼治麦叶蜂、蚜 虫等。 9.5.3 春 2 水管理 3 视土壤墒情浇好开花水或灌浆水,应小水漫灌,灌水量 30m 左右。不浇麦黄水,以免降低产量和 品质。 9.5.4 收获 完熟期根据籽粒脱水情况及时收获,割茬高度低于 15c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1304-T375-2021 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 邯郸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04-T375-2021 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 邯郸市 第 1 页 DB1304-T375-2021 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 邯郸市 第 2 页 DB1304-T375-2021 邯麦19亩产55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 邯郸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08:54:2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