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电力标准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821326.5 (22)申请日 2022.07.13 (71)申请人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 都市金牛区星辉西 路8号 (72)发明人 王逸凡 赵广坡 饶明航 周盟  杨金旺 邓小龙 王祖凤 王波  叶波 方超  (74)专利代理 机构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51220 专利代理师 张杨 (51)Int.Cl. G06F 30/13(2020.01) G06F 30/12(2020.01) G06F 30/20(2020.01)G06F 119/14(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 判断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梁支 座判断技术领域, 公开了一 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判断的 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S1、 获取某空间内的所有构 件的构件数据, 所述构件包括梁、 柱、 墙及支撑, 相邻两个所述构件通过计算梁单元连接; S2、 将 首尾连接的所述计算梁单元按连接顺序排序并 进行分组形成若干组梁串, 并将相邻两个所述计 算梁单元的连接位置的节点合并, 然后按顺序排 列形成梁串节点; S3、 分别对每组所述梁串对应 的梁串节点进行分类; S4、 初步判定分类后的所 述梁串节 点中有可能为连续梁节 点的第一节点; S5、 找出受力梁段并确认所述受力梁段的类型; S7、 将受力梁段进行人为地判定。 本发明能自动 识别并判断结构计算模型的支座类型, 以此对梁 段进行类型判断。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CN 115203797 A 2022.10.18 CN 115203797 A 1.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 梁支座进行判断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S1、 获取某空间内的所有构件的构件数据, 所述构件包括梁、 柱、 墙及支撑, 相邻两个所 述构件通过计算梁单 元连接, 且两个所述计算梁单 元相交处形成节点; S2、 将首尾连接的所述计算梁单元按连接顺序排序并进行分组形成若干组梁串, 并将 相邻两个所述计算梁单 元的连接位置的节点 合并, 然后按顺序排列形成梁串节点; S3、 分别对每组所述梁串对应的梁串节点进行分类; S4、 初步判定分类后的所述梁串节点中有可能为连续梁支座节点的第一节点; S5、 找出 受力梁段并确认所述受力梁段的类型, 然后在找到的受力梁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所述第 一节点的合理性, 并根据合理性判断后的所述第一节点, 重新形成受力梁段; S6、 将重新形成的受力梁段分跨并将重新形成的所述受力梁段的类型进行显示, 同时, 重新形成的所述受力梁段的类型可进行修改; S7、 将步骤S6标注后的受力梁段进行人为地 判定, 并将判定认为 不正确的受力梁段进行修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判断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S1中, 某空间代表以楼层为单位的空间, 各个楼层之间的所述构件相互不影响, 且 若所述构件设置在多个楼层之间, 则将所述构件 归属到所述构件的上端所在楼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判断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S1中, 所述构件数据包括计算梁单 元、 柱、 墙、 支撑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判断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S3中, 所述梁串节点的分类包括含柱节点、 顺接墙节点、 丁接墙节点、 次梁支座节 点、 连续梁支 座节点、 悬臂梁端节 点、 因弯折而导致断开的节点、 因弧形导致断开的节点、 因 梁变截面而断开的节点以及普通相交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判断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S4中, 通过在宽松条件下的判定原则, 采用梁上部纵筋的配筋 率来初步判定 分类后 的所述梁串节点中有可能为连续梁节点的第一节点: S4.1、 计算出 所述梁串节点左侧上部纵筋配筋率以及右侧上部纵筋配筋率; S4.2、 当左侧上部纵筋配筋率或右侧上部纵筋配筋率任意一个大于设定阈值时, 所述 梁串节点则被初步判定为连续梁节点, 初步判定为连续梁节点即为第一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判断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S5中, 找出受力梁段并确认所述受力梁段的类型的具体步骤为: S5.1、 定义构成梁段的梁串节点; S5.2、 将两个可作为支座的梁串节点之间的梁段定义 为受力梁段; S5.3、 根据每 个所述受力梁段的两端的节点类型确定受力梁段的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判断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受力梁段的类型包括架梁、 次梁、 连梁、 框连梁、 悬挑梁、 屋 框梁、 框支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判断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S5中, 确认所述第一节点的合理性的具体步骤为: S5.4、 找出并定义所述第一节点左、 右两侧的受力 梁段为目标梁段, 并获取所述目标梁 段的类型、 截面信息; S5.5、 找出并定义支撑步骤S5.4对应的所述第一节点的受力梁段为支撑梁段, 并获得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203797 A 2所述支撑梁段的类型、 截面信息; S5.6、 若所述第一节点左、 右两侧的目标梁段的跨度之和小于支撑梁段的跨度且任一 所述目标梁段的截面高度≥支撑梁段, 则将所述第一节点调整为普通相交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判断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S6中, 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对所述受力梁段的不同类型进行显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判断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S 6或S7中, 对受力梁 段进行修改包括但 不限于梁段合并、 梁段断开、 梁段升降、 配筋 开启、 配筋关闭。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203797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判断的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判断的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判断的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判断的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24 00:40:3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