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2051436.6
(22)申请日 2022.08.05
(73)专利权人 兰州交通大 学
地址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
路88号
(72)发明人 蔺鹏臻 马俊军 刘应龙 何志刚
颜维毅 刘乐乐
(74)专利代理 机构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6124 4
专利代理师 彭琼
(51)Int.Cl.
G01N 3/12(2006.01)
G01N 3/04(2006.01)
G01D 21/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 土受拉徐变实验 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受
拉徐变实验装置, 包括反力架、 液压千斤顶、 反力
板、 施力板和混凝土夹具, 反力架顶部通过液压
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与反力板连接, 反力板上连
接多根反力杆, 反力杆滑动穿过反力架顶板与施
力板连接, 施力板与反力架内底 面之间通过两组
混凝土夹 具夹持混凝土试件。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
计科学合理, 实用性强, 试件受力均匀, 采用自平
衡的加载方式轻松实现超高性能混凝土单轴受
拉徐变的测试, 实验目的明确, 测试结果可靠, 具
有实际工程 意义, 且操作简单, 经济适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18157318 U
2022.12.27
CN 218157318 U
1.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反力架(2)、 液压千斤顶
(6)、 反力板(7)、 施力板(17)和混凝土夹具(12), 所述反力架(2)为相对两侧面开放的矩形
箱体, 所述反力板(7)设置在反力架(2)顶板的正上方, 所述反力架(2)的顶面与反力板(7)
的底面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液压千斤顶(6)和 压力传感器(5), 所述反力板(7)上连接有
多根反力杆(10), 所述反力杆(10)滑动穿过反力板(7)且通过螺栓(9)固定, 所述反力杆
(10)的底端滑动穿过反力架(2)的顶板与施力板(17)固定连接, 所述施力板(17)位于反力
架(2)顶板的正下方, 所述施力板(17)与反力架(2)顶板 之间的反力杆(10)上套接有碟式弹
簧(18), 所述施力板(17)与反力架(2)之间设置两组混凝土夹具(12), 一组混凝土夹具(12)
之间卡接混凝 土试件(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
凝土夹具(12)包括U型夹持部和连接环, 一组混凝土夹具(12)由两个组成, 两个相对的U型
夹持部配合固定一块混凝土试件, 所述施力板(17)的底面与反力架(2)底板的顶面上均设
置有U型吊环(11), U型吊环(11)与连接环之间通过销钉(13)连接, 相邻连接环之间也通过
销钉(13)连接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
力架(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 所述混凝土试件(14)的相对
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应 变测试元件(15)和位移测试 元件(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
力架(2)的底部设置有 多个承重轮(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
栓(9)与反力板(7)顶面之间设置有弹簧垫片(8)。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8157318 U
2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 徐变实验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测试装置, 具体涉及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实
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混凝土徐变是指材料在长期持续荷载作用下, 应变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的现象,
其对混凝土结构的长期使用寿命存在很大影响, 它可能会产生裂缝、 挠度、 预应力损失等 失
效性问题。 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 混凝土主要用于承受压力, 在结构承载能力设计时一般只
考虑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而忽略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对于普通混凝土材料徐变特性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普通混凝土受压徐变方面, 而对混凝土受拉徐变的研究较少, 但超高性能混凝土
作为一种最具有创新性的水泥基工程材料, 由于使用了一定掺量的钢纤维, 使其抗拉强度
通常是普通混凝土的5~8倍, 因此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设计和徐变特性研究
时, 不能同普通混凝土一样, 忽略其优越的抗拉性能。 目前对混凝土受拉徐变的测试主要通
过混凝土纯弯梁长期性能实验代替, 很难直接通过拉伸试件来进 行混凝土受拉徐变特性 实
验。 虽然通过这种 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混凝土的受拉徐变特性, 但实验过程中影响因
素较多, 对于结果的可靠性很难保证, 且实验成本高、 加载困难, 亟待设计一种适合于超高
性能混凝 土受拉徐变的实验 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超高性
能混凝土受拉徐变实验装置, 该装置结构设计科学合理, 实用性 强, 能充分满足对超高性能
混凝土的受拉徐变测试要求, 成本低廉, 操作简单, 试验结果 准确可靠, 可推广使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
徐变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反力架、 液压千斤顶、 反力板、 施力板和混凝土夹具, 所述
反力架为相对两侧 面开放的矩形箱体, 反力板设置在反力架顶板的正上方, 所述反力架的
顶面中心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与反力板的底面之间液压千斤顶, 液压千斤
顶的伸缩端与反力板接触顶压, 所述反力板上连接有多根反力杆, 所述反力杆滑动穿过反
力板, 反力杆 的上部开设外螺纹, 反力杆上连接螺栓将反力杆的上部固定在反力板的顶面
上, 所述反力杆的底端滑动穿过反力架的顶板与施力板顶面固定连接, 所述施力板位于反
力架顶板的正下方, 所述施力板与反力架顶板之间的反力杆上套接有碟式弹簧, 所述施力
板与反力架之间设置 两组混凝 土夹具, 一组混凝 土夹具之间卡接混凝 土试件。
[0005]优选地, 反力板和施力板均为矩形板, 反力板上呈矩形阵列开设有四个供反力杆
滑动穿过的第一通孔, 反力架的顶板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供反力杆滑动穿过的
第二通孔。
[0006]优选地, 所述混凝土夹具包括U型夹持部和连接环, 连接环转动连接在U型夹持部
上, 一组混凝土夹具由两个组成, 四个混凝土夹具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夹具、 第二夹具、 第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8157318 U
3
专利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实验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24 00:57:0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