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电力标准
ICS 01.040.65 B 40 DB4117 驻 马 店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7/T 169.3—2020 代替 DB/T 169.3-2016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小反刍兽疫 2020 - 09 - 25 发布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9 - 30 实施 发 布 DB4117/T 169.3—2020 前 言 DB4117/ T 169《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分为32部分: —— 第1部分:总则; —— 第2部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 第3部分:小反刍兽疫; —— 第4部分:猪流行性腹泻; ......... 本部分是DB4117/ T 169的第3部分。 本标准代替DB4117/ T169.3-2016,《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5部分 小反刍兽疫》。与 DB4117/ T169.3-201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补充了该标准相关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生物安全个人防护内容; —细化和完善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启动条件、步骤、内容、结果分析与报告及技术要求; —修改了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驻马店市畜牧局提出。 本标准有驻马店市畜牧兽医标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许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济源市动物卫 生监督所、温县动物卫生监督、鄢陵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封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洛阳市动物疫 病预防控制中心、博爱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杞县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大队、上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 制中心、确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正阳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漯河市外埠入漯产品查验中心、林州 市农业农村局、泌阳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西平县农业农村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凤霞、赵盼盼、卫春晓、王瑞俭、丁学义、李伟豪、赵玉军、张克强、杜瑶 瑶、张猛亮、陈思琪、张开启、位文清、付赛赛,常晓霞、马园园、丁琳琳。 本部分于2016年10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4117/T 169.3—2020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小反刍兽疫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任务、范围、工作程序及工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小反刍兽疫的发生情况、临床症状、流行强度、流行规律及免疫效果的调查;发现疑 似或确认发生小反刍兽疫后开展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7982-2011 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 NY/T 541-2016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 DB4117/T 217.5 -2019 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第5部分 小反刍兽疫 DB4117/T 169.1 -2020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第1部分: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 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 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4 现场调查生物安全防护 4.1 调查采样人员防护 4.1.1 个人防护穿戴顺序。依次是口罩、工作帽、防护服、防护眼睛、防护靴、双层手套,将手套套 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4.1.2 个人防护脱掉顺序。依次是脱第一层手套、摘下防护眼睛、脱防护服、脱防护靴、摘帽子、脱 一只手套、摘口罩、脱掉另一只手套,按照 DB4117/T 169.1 执行。 4.2 安全防护要求 疑似炭疽时,不得解剖。 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的相关规定,严防人畜共患病感染,同时做好环境消毒及动物活组织的无害 化处理。 1 DB4117/T 169.3—2020 调查采样人员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不得造成流行病学调查点之间交叉感染。 5 常规流行病学调查 5.1 目的任务 调查小反刍兽疫的发生情况,了解其临床症状、流行强度和流行规律,为预警预报提供依据,提出 防控措施建议。 5.2 调查程序 5.2.1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县级监测网点和固定流行病学调查点为流行病学调查点,每个监 测网点每年不少于 2 次,固定流行病学调查点每月实施 1 次,每月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同时填写附 录 A、附录 B 相关表格并上报至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5.2.2 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市级监测网点和固定流行病学调查点为流行病学调查点,每个监 测网点每年不少于 2 次,固定流行病学调查点每月实施 1 次,每月对全市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同时填 写附录 A、附录 B 相关表格并上报至省、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5.2.3 有特殊要求的,按照要求进行。 5.3 调查要求 采用询问、信访、问卷填写、现场查看、检测和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分动物种 类填写常规流行病学调查表及相关养殖场信息(附录A、附录B)。 6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6.1 目的任务 掌握小反刍兽疫的突发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为预警预报提供依据,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6.2 诊断指标 6.2.1 临床症状 6.2.1.1 突然发热,第 2~3 天体温达 40~42℃。发热持续 3 天左右,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 6.2.1.2 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变成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鼻内膜发生 坏死。眼流分泌物,遮住眼睑,出现眼结膜炎。 6.2.1.3 发热症状出现后,病羊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初期多在下齿龈周围出现小面积 坏死,严重病例迅速扩展到齿垫、硬腭、颊和颊乳头以及舌,坏死组织脱落形成不规则的浅糜烂斑。部 分病羊口腔病变温和,并可在 48 小时内愈合,这类病羊可很快康复。 6.2.1.4 多数病羊发生严重腹泻或下痢,造成迅速脱水和体重下降。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 6.2.1.5 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 60%以上,病死率可达 50%以上。 6.2.1.6 特急性病例发热后突然死亡,无其他症状,在剖检时可见支气管肺炎和回盲瓣充血。 6.2.2 病理变化 6.2.2.1 口腔和鼻腔粘膜糜烂坏死。 6.2.2.2 支气管肺炎、肺尖肺炎。 2 DB4117/T 169.3—2020 6.2.2.3 有时可见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出血,呈斑马 状条纹。 6.2.2.4 有时可见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肿大并可出现坏死病变。 6.2.2.5 组织学上可见肺部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以及细胞内嗜酸性包涵体。 6.3 实验室检测 6.3.1 样品采集 疑似小反刍兽疫时,应立即按照GB/T 27982和NY/T 541的要求采集病料并填写样品采集登记表(附 录C) ,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 。 6.3.2 病毒核酸检测 6.3.2.1 病料可采用病羊口鼻棉拭子、淋巴结或血沉棕黄层。 6.3.2.2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或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 RT-PCR) 。 6.3.3 血清学检测 6.3.3.1.1 采用小反刍兽疫单抗竞争 ELISA 检测法。 6.3.3.1.2 间接 ELISA 抗体检测法。 6.3.4 结果判定 6.3.4.1 怀疑小反刍兽疫 6.3.4.1.1 符合 6.2.1 和 6.2.2,且 RT-PCR 或荧光 RT-PCR 检测阳性者。 6.3.4.1.2 符合 4.1 和 4.2,且非免疫血清学检测阳性者。 6.3.4.2 确诊 采集病料,按规定程序上报、送检、确诊。 6.4 调查程序 6.4.1 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病例报告或调查中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核实信息, 进一行初步调查并填写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见 DB4117/T 217.5 规范性附录),同时按规定报告疫情 至市动物疫情主管部门。市动物疫情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 查。 6.4.2 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市级动物疫情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开 展流行病学调查。 6.4.3 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疑似小反刍兽疫时,应立即按照 GB/T 279828 和 NY/T 541 的要求采 集病料并填写样品采集登记表(附录 B)进行实验室诊断 。 6.4.4 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采集有关信息,详细、全面、准确收集相关信息。 6.4.5 现场调查人员根据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 源,推测发病的原因,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 6.4.6 调查结束后及时撰写本次调查评估报告。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总体情况描述、引起发病的主要 原因、采取的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价、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对今后工作的建议等。怀疑疫情扩散时,在高 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6.4.7 对现场调查人员的调查评估报告进行审核并及时上报至市动物疫情主管部门。 3 DB4117/T 169.3—2020 6.5 工作要求 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调查、查阅历史资料和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结合全市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按时完成调查、采样和检测工作,并及时收集数据、汇总和分析,撰写 调查报告。 6.6 调查步骤和内容 组织准备、确定疫情存在、建立病例定义、开展调查按照DB4117/T 217.5执行。 6.7 结果分析和报告 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建立并验证假设、措施建议及报告按照 DB4117/T 217.5 执行。 4 DB4117/T 169.3—2020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羊场/户流行病学调查表 A.1 羊场/户流行病学调查表 羊场/户流行病学调查表按表A.1填写。 表A.1 羊场/户流行病学调查表 场/户名称 开始养羊时间 样场地址 县 乡/镇/街道办 村;东经 年 月 ,北纬 。 1.现养殖情况(头) 种公羊(只) 母羊(只) 小羊(只) 去年出栏数(只) 现存栏 2.防疫状况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有 □无 防疫设施:□场舍有门禁 □入口有消毒设施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场内有 □场内无 □进场消毒、换胶靴 □定期消毒 □养殖场相对独立 □交无害化处理厂 3.疫苗使用情况 疫苗种类 毒 株 生产企业 4.临床疑似疫病发病情况(时间是发病的月份;发病数、死亡数是绝对数,不是%) 。 病 种 时间 发病

pdf文档 DB4117-T 169.3-2020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3部分:小反刍兽疫 驻马店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17-T 169.3-2020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3部分:小反刍兽疫 驻马店市 第 1 页 DB4117-T 169.3-2020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3部分:小反刍兽疫 驻马店市 第 2 页 DB4117-T 169.3-2020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3部分:小反刍兽疫 驻马店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3:23:3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