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20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256—2020 大棚草莓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les for greenhouse strawberry production 2020- 04 - 21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5 - 21 实施 发 布 DB33/T 2256—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临海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建德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德市红姬草莓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桂华、杨肖芳、胡美华、李伟龙 、孔樟良、俞庚戍、张豫超、苗立祥、张 青、吴声敢、严志萱、沈岚、江景勇、赵建明。 I DB33/T 2256—2020 大棚草莓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育苗地选择和准备、母苗培育、草莓生产苗管理、大棚草莓品种栽培管理、果实采 收和生产档案记录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草莓生产苗繁育和大棚草莓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2787 草莓采收与贮运技术规范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33/T 928 草莓生产良好农业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母苗 种性纯、无病健壮、用于繁殖当年生产苗的越冬苗。 3.2 子苗 匍匐茎节上发育形成具有2 张~3 张叶片的草莓生产苗。 3.3 生产苗 子苗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达到相当粗度和苗龄、通过花芽分化,可用于生产果实的草莓植 株。 8 DB33/T 2256—2020 3.4 苗龄 子苗萌发新根至起苗定植的生长发育天数。 3.5 定植适期 种植地气温条件适于草莓生产苗成活和植株稳健生长的定植时间。 4 育苗地选择和准备 4.1 苗地选择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3 年~5 年内未种植过草莓的地块,以水稻田为宜,不宜选择冷 水田、前茬用了残留期长的除草剂和碱性过重的田块。 4.2 苗地准备 宜在冬季翻耕土壤。按畦面宽1.5 m~2 m、沟宽30 cm、沟深30 cm整地做畦,苗地四周开深沟, 沟深40 cm。定植前5 天~7 天喷除草剂封草。 5 母苗培育管理 5.1 母苗培育 5.1.1 母苗更新:采用脱毒种苗,3 年更新一次。 5.1.2 母苗留存:非更新年份,在育苗地选取无病虫害的优质苗,假植越冬。 5.2 母苗定植 2 3月中下旬~4月上旬定植,在畦侧单行、双行或畦中间单行定植,每亩(667 m )栽800 株~1200 株。 5.3 定植后管理 5.3.1 定植后浇足定根水,之后保持母株周围土壤湿润。母株成活后间隔 10 天~15 天,追肥 3 次~ 2 5 次,每次每亩(667 m )撒施或浇施 45%平衡型三元复合肥 3 kg~5 kg。 5.3.2 摘除母株上的花茎和老叶,挖除病株。当子苗布满畦面时,可摘除母株部分叶片。 6 草莓生产苗管理 6.1 肥水管理 2 在子苗繁殖期,保持土壤湿润,每次每亩(667 m )撒施45%三元复合肥6 kg~10 kg,追肥次数 视发苗情况而定,8月中旬以后停止施肥。 6.2 子苗管理 8 DB33/T 2256—2020 6.2.1 匍匐茎发生前期,均匀摆放固定匍匐茎子苗。 6.2.2 清理发病的匍匐茎与病株。育苗中后期 15 天~20 天掰叶 1 次,每株留 3 片叶,掰叶除草应 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 6.2.3 7 月初当每平方米达到 60 株~70 株子苗,或出现徒长时,及时用三唑类农药、生长抑制剂等 适度控苗。 6.3 假植育苗 在8月上中旬,选择健壮子苗,宜按15 cm×15 cm株行距假植,假植时应盖好遮阳网,适时浇水, 成活后撤除遮阳网。 6.4 病虫害防治 6.4.1 育苗期主要病虫种类参见附录 A,化学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B,农药使用按 GB/T 8321(所有部 分)要求。对易感炭疽病的品种,应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喷药,在每次植株整理后、感病季节 下雨后都应及时喷药保护。 6.4.2 起苗前 2 天~3 天,苗地应全面防治草莓病虫一次。 6.5 生产苗质量要求、标志、贮运 6.5.1 起苗前进行花芽分化镜检,有 60%以上草莓生产苗进入花芽形态分化,方可起苗。 6.5.2 草莓生产苗质量等级分为一级、二级,要求见表 1。定植时宜选用一级生产苗。 表1 草莓生产苗的质量要求 等级 根颈粗(mm) 苗龄(天) 叶数(张) 叶柄长(cm) 一级 ≥8.0 二级 ≥6.0 55~105 4 10~15 根系 花芽分化状态 病虫害 发达 膨大~萼片初期 无 6.5.3 草莓生产苗按 50 株或 100 株一捆,用箱装或框装。标志应符合 GB/T 191 要求,标明品种、 生产单位、等级、数量、出圃日期等。外运苗附检疫合格证书。 6.5.4 起苗期间应快速集放在荫凉处,起苗后及时调运或冷藏(3 ℃~10 ℃),整个过程都应做好 降温和根部保湿,防止草莓生产苗发热和失水凋萎。长距离运输时应使用冷藏车,温度设置为 5 ℃。 7 大棚草莓栽培管理 7.1 建园 7.1.1 产地要求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微酸性或中性的田块。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5010、GB 5084的 规定。 7.1.2 大棚规格 以单棚较为宜,单棚间距1.5 m~1.8 m。连栋棚建造应依据地域降雪程度确定,棚间距不小于4 m。 7.2 品种选择 8 DB33/T 2256—2020 综合考虑市场定位、品种特性、气候土壤条件和栽培水平等因素,选择浅休眠、早熟、适应性强、 市场适销的草莓品种。 7.3 定植前准备 7.3.1 土壤消毒 前季草莓生产中土传病害轻微的可采用太阳热能消毒法。草莓季结束后清理棚室,5月~6月放水 淹没棚内田块,期间换水2 次~3 次,7月初施入腐熟有机肥,翻耕,保持土壤潮湿,用农膜覆盖密闭 至8月中下旬。 2 发病重的宜采用药剂消毒法。淹水处理后,每亩(667 m )施用棉隆微粒剂15 kg~20 kg或石灰 氮30 kg~40 kg,翻耕、耙平,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然后用农膜覆盖密闭10 天以上。揭膜后灌水翻耕。 7.3.2 整地作畦 施基肥后翻耕耙平。宜按畦连沟1 m放样,按畦面宽60 cm~65 cm,沟面宽35 cm~40 cm,沟深30 cm开沟作畦,将畦面整成龟背形。土壤过湿或雨天不宜做畦。在移栽前3 天~5 天喷芽前除草剂。 7.4 定植 7.4.1 定植适期 浙江中西北部的适宜定植期为9月上中旬,浙江东南部的适宜定植期为9月下中旬。具体根据品种 而定。 7.4.2 定植密度 每畦种两行,行距25 cm~30 cm,株距18 cm~25 cm。株距视品种及栽培目标而定。 7.4.3 定植方法 采用一畦双行、三角形方式。定植时,将草莓生产苗弓背朝畦沟,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根” 为宜,定植后浇足定根水。气温较高时要盖上遮阳网。 7.5 肥水管理 7.5.1 基肥 2 按照NY/T 496规定执行。基于目标亩产量2000 kg,每亩(667 m )施商品有机肥500 kg~1000 kg 和菜饼肥150 kg~200 kg,20 kg~30 kg三元复合肥。土壤偏酸性的可施生石灰、偏碱性的可施硫磺 粉加以调节。用石灰氮消毒处理的田块不施氮肥。 7.5.2 追肥 2 视品种特性和长势情况追肥。抽生新叶后~铺地膜前,每亩(667 m )追施平衡型三元复合肥15 kg~ 20 kg,分2 次~3 次施入。采用肥水一体化的,出新叶后每亩滴施高氮型、高磷型水溶性肥2 kg~3 kg 各1次、显蕾期平衡型水溶肥2 kg~3 kg,按≤0.4%浓度进行滴灌。 2 果实膨大后,间隔15 天~20 天用高钾型水溶性肥,按≤0.4%浓度进行滴灌,每亩(667 m )灌 水量500 kg~800 kg 。结合喷药可追施叶面肥或施0.2%液肥、补充中微量营养元素。 2 结果后期:在2月中旬,追施一次平衡型肥,浓度≤0.4%,每亩(667 m )灌水量1000 kg。 7.5.3 水分管理 8 DB33/T 2256—2020 根据天气和植株生育情况进行灌水。定植后一周内至少早晚各浇水一次,二周内保持畦面湿润, 至铺膜前采用滴管带灌水,应保持畦中心部潮湿;铺地膜后滴水1 次,之后根据土壤墒情7 天~10 天 一次,灌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 7.6 植株管理 7.6.1 叶片管理 定植后出2 片新叶时和铺地膜前,摘除贴近地面的老叶。现蕾时宜保持5 张~6 张叶,结果期保 持8 张~10 张叶。 7.6.2 除芽、整枝 在顶花序抽生前,长势强的品种,应清除萌发的分蘖芽,采用1 个主枝(顶花序)、2 个侧枝(第 二花序)、2 个侧枝(第三花序)的整枝方式;长势中庸的品种可保留萌发的蘖芽,整季保持2 个~3 个侧枝。 7.6.3 株高管理 采用种植日期、肥水、棚温等调控措施,防止植株生长过旺或滞长。 7.7 棚室管理 7.7.1 温湿度要求 棚内温度要求见表 2,适宜湿度为 40%~70%。 表2 棚温要求 时 期 上午 10 月下 11 月~12 月中旬 12 下旬~2 月中旬 (严冬期) 2 月下旬~4 月 (气温回升期) 下午 夜间 盖棚期,开放状态,不超过 30 ℃ 最低温低于 8 ℃,闭棚 25 ℃左右 22 ℃~23 ℃ 不低于 8 ℃ 至 28 ℃换气,保持 25 ℃左右 维持 23 ℃,至 15 ℃左右闭棚 不低于 5 ℃ 20 ℃~23 ℃ 6 ℃~8 ℃ 夜温 5 ℃以上不闭棚 后期注意夜温过高 保持 25 ℃左右 7.7.2 保温 当最低温度在8 ℃~10 ℃时,铺地膜、盖棚膜;≤5 ℃时加盖中棚膜保温;在-4 ℃~0 ℃之间, 采用双层膜保温;在-6 ℃~-5 ℃,应再加盖小拱棚膜,或双层膜保温加其它加温措施;最低气温≤ -8 ℃时,应采用三层棚膜保温加其它加温措施。 7.7.3 通风降湿 晴天按照棚温要求调节通风口大小;阴雨天及时通风,保持空气流动,降低湿度。
DB33-T 2256-2020 大棚草莓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23:44:4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