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50 红 DB5325 河 州 地 方 标 准 DB5325/T 95—2018 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2018 - 12 - 10 发布 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9 - 01 - 01 实施 发 布 1 DB5325/T 95—2018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元阳县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元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元阳县农业局、元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牟垚、李华万、周滔滔、陈美香、李霞、李雪辉、朱成辉、杨玉英、张俊。 I DB5325/T 95—2018 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哈尼梯田稻鱼鸭种植、养殖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哈尼梯田稻鱼鸭的综合种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5030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5038 无公害食品 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NY 5260 无公害食品 蛋鸭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DB5325/T 67-2017 哈尼梯田红米稻谷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 待梯田中栽插水稻秧苗返青后,投放适宜规格的鱼苗种,秧苗分蘖后,放入适龄雏鸭,实行稻鱼鸭 综合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 3.2 梯田鱼 鱼苗种投放后,整个生长过程都在梯田里养殖的鱼。 3.3 梯田鸭 在梯田中养殖用于生产鸭蛋的品种或品系,均称为梯田鸭。 4 产地环境 4.1 产地选择 选择海拔在800 m~1 800 m之间,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不受旱涝影响,生态环境良好、 生产区内无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梯田。 1 DB5325/T 95—2018 4.2 环境空气质量 应符合DB5325/T 67-2017 中4.1.1的要求。 4.3 种养殖水质量 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用水应无污染,pH保持在5.5~8.5,其他指标应符合NY/T 6361中3.3.2 表1的要求。 4.4 土壤环境质量 应符合NY/T 5361中的要求。 5 梯田稻谷的种植 应符合DB5325/T 67-2017的规定。 6 梯田鱼养殖 6.1 开挖鱼凼(溜)、鱼沟 未移植秧苗前选择 0.5 亩以上的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不受旱涝影响的大田地块开挖鱼 凼(溜)、鱼沟,鱼凼(溜)、鱼沟的比例不超过大田面积的 10%。鱼凼(溜)深度为 1 m~1.5 m, 凼埂高出梯田平面 20 cm~30 cm,离田埂 1.5 m 处开挖鱼沟,依据田的形状可挖成“田”、“十”、 “井”、“艹”等字形沟,沟宽 60 cm~80 ㎝,深 50 cm~60 cm,凼、沟要相通。 6.2 设立防逃设施 6.2.1 制作 拦鱼栅用塑料网、金属网或用竹篾编织成帘。其网目大小因放养鱼规格而异,全长为1.5 cm~3 cm 的鱼,网目为0.2 cm;全长为3 cm~18cm的鱼,网目为0.4 cm,其宽度为排水口宽度的1.6倍,并高于 田埂30 cm~50 cm。 6.2.2 安装 拦鱼栅呈“⌒”或“∧”形。在进水口处,其凸面朝外;在出水口处,其凸面向里。入泥深度20 cm~ 30 cm,并把栅桩夯打牢固。 6.3 投放 6.3.1 鱼苗种选择 鱼苗种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无损伤,健康,耐浅水的杂食性鱼种,主要为鲤鱼、鲫鱼等 鱼类。 6.3.2 投放时间 待梯田中栽插的秧苗返青后即放养鱼种,放养时鱼苗用3%食盐水浸泡5 min~10 min。 6.3.3 2 投放密度 DB5325/T 95—2018 每亩投放规格20 g/尾~50 g/尾的鲤鱼、鲫鱼鱼苗种10 kg左右,数量250尾~400尾。 6.4 田间管理 6.4.1 给水管理 鱼苗种投放后,田间水位保持在15 cm左右;到水稻生长中后期,水位保持在20 cm以上。 6.4.2 投饵 可投喂嫩草、菜叶、米糠、麦麸、豆渣、酒糟、玉米面和配合饲料等。按鱼总体重的2%~4%投喂 饲料。 6.4.3 施肥 养鱼稻田施用农家肥,若少量施用化肥时,化肥不得直接撒在鱼凼、鱼沟里。 6.5 病虫害防治 6.5.1 水稻病虫害防治 养鱼稻田防治水稻病虫害,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使用量,农药喷 施在水稻茎叶上。粉剂农药要在清晨露水未干时喷撒,水剂农药要在露水干后喷雾;施药前稻田水深要 保持在10 cm以上。 6.5.2 鱼病防治 鱼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鱼药。禁止使用硝基 呋喃代谢物和孔雀石绿等高毒、高残留鱼药。严格控制鱼药的安全使用量,投放鱼药,用网袋装药投放 在稻田鱼沟鱼凼内。 6.6 防漏和防逃管理 经常疏通鱼沟,检查进出水口和拦鱼设备无杂物堵塞,及时检查、清理、修补塌崩。 6.7 捕捞 稻谷收割时或收割后就可以放水捕鱼,最佳捕捞时间在11月至12月。捕鱼前疏通鱼沟、鱼溜,缓慢 放水,使鱼集中在鱼沟、鱼溜内,在出水口设置网具,将鱼顺沟赶至出水口一端进行捕捞。达到上市规 格100 g以上的食用鱼上市出售,其他的放回梯田继续饲养或转入其他水体饲养。 7 梯田鸭养殖 7.1 鸭舍建设与布局 养鸭场地选择水源充足、有利防疫、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环境无污染、坐北朝南为最佳,合理布 局,建设鸭舍。不宜选择地势低洼、不易排水、为重粘土的地方建造鸭场。 根据养殖主体的条件资源和田块地形情况选择长期性固定鸭舍或简易鸭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一般在田的一侧按每平米每8只~10只的密度建设鸭舍,建设的规模以养鸭的多少而定,舍顶遮盖,三 面作挡,前面通风透气,舍底用木板或竹板平铺。鸭舍要牢固,能遮阳防晒、阻风挡雨、防寒保温和防 止兽害。 3 DB5325/T 95—2018 7.2 饲养管理 7.2.1 鸭苗选择 选择鸣声亮,嘴巴和脚趾红润光滑,肚脐干净,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适应能力强,抗病力强、 产蛋多的云南麻鸭。 7.2.2 雏鸭培育 7.2.2.1 温度 1日龄舍温要求保持在29℃~31℃,第1周舍温保持在27℃~30℃,第2周舍温保持在25℃~27℃, 第3周舍温保持在23℃~25℃,第4周舍温保持在21℃~23℃,第5周完成脱温。 7.2.2.2 湿度 雏鸭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70%。 7.2.2.3 通风换气 舍内适当通风,无刺鼻眼的气味,但要防止贼风。 7.2.2.4 密度 蛋用雏鸭饲养密度见表2。 表1 蛋用雏鸭饲养密度 日龄 1~10 11~20 21~30 夏季 30~35 25~30 20~25 冬季 35~40 30~35 20~25 注:单位:只每平方米 7.2.2.5 开水 雏鸭第一次饮水称开水。24 h内开水,现代规模养殖多用饮水器开水,开水后应供应充足的供水。 传统开水法是将雏鸭放在浅水中活动5 min左右,气温低于15℃时要适当提高水温。 7.2.2.6 开食 雏鸭第一次喂料称开食。在开水后进行,适宜时间是在出壳后20 h~36 h。传统开食法是用焖熟的 大米饭、米粉等,第一天喂六成饱,第3天至第4天增加喂量。一周龄每天喂7次~8次,喂食间隔时间均 匀,以后随日龄增长和采食量增加,饲喂次数可适当减少到5次~6次。现代规模养殖多用喂料器开食。 7.2.3 鸭苗投放 5月~6月秧苗返青后(放鱼苗一个月后)选择晴天上午10:00 AM适时放鸭,每亩投放16只五十日龄 700 g以上蛋鸭,放鸭后要进行喂鸭、训鸭,使鸭听从口令。在水稻灌浆至收获期间圈养蛋鸭。 7.3 7.3.1 4 饲养 饲料选择 DB5325/T 95—2018 饲料选用优质的稻谷或玉米,青饲料。杜绝用发霉、发臭、变质的饲料。 7.3.2 饲养方法 每天每只鸭用稻谷或玉米50 g~100 g饲料补饲,同时适量补充青饲料,注意要定时、定料、定点 饲喂,视情况增减喂料,不可过量或过少。 7.4 鸭疫病防治 7.4.1 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控方针,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消毒程序。 7.4.2 主要疫病预防 免疫程序参见表3所示。 表2 免疫程序 序号 疫苗种类 免疫日龄 免疫剂量 免疫部位 备注 1 病毒性肝炎(弱毒) 1 d 1羽份 颈部皮下 2 浆膜炎、大肠杆菌二联苗(灭活) 7 d 1羽份(0.3 mL) 颈部皮下 3 禽流感重组H5+H7 14 d 0.3 mL 腿部肌肉 首免 4 鸭瘟(弱毒) 20 d 1羽份(0.25 mL) 腿部肌肉 首免 5 禽流感H5+H7 50 d 0.5 mL 肌注 强免 6 鸭瘟(弱毒) 60 d 1羽份(0.5 mL) 肌注 强免 7 禽霍乱(灭活) 70 d 1羽份 肌注 首免 8 禽流感H5+H7(每半年免疫一次) 110 d 1.5 mL~2.0 mL 肌注 强免 9 禽霍乱(灭活) 116 d 1羽份 肌注 强免 10 鸭瘟(弱毒) 122 d 1羽份 肌注 强免 注:以上疫苗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具体疫苗厂家使用说明书为准。 7.4.3 消毒 7.4.3.1 消毒范围 消毒含脱温室、育雏室、育成舍等场地及器械的消毒。 7.4.3.2 物理消毒 利用清扫、洗刷、铲除、通风、日晒等方法,除去舍内污浊空气、鸭舍和用具表面的污物、粪便等, 去除极大部分有害微生物,为下一步进行的化学消毒好基础。 7.4.3.3 化学消毒 在做好物理消毒的基础上,选择刺激性小、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对鸭舍和用具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常规场地消毒每周进行2次~3次,有疫情风险时每日进行1次~2次消毒。为防止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消毒剂要进行多种轮换,交叉使用,每周更换一种。 7.4.4 兽药使用 兽药使用应符合NY/T 5030和NY 5260的规定,产蛋期禁止使用的兽药目录见附录A所示。 5
DB5325-T 95-2018 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3:59:3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