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电力标准
ICS 65.150 B 51 汕 DB 4 4 0 5 头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405/T 198—2019 代替 DB 440500/T 198-2011 南美白对虾高密度精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2019 - 03 - 06 发布 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3 - 15 实施 发 布 DB 4405/T 198—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DB440500/T 198—201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3.2池塘建设修改了高密度养殖面积。 ——4.3增加了生物絮团培水方式。 ——5.3修改了高密度放苗量。 ——6.1增加生物絮团换水量控制。 ——6.3增加生物絮团不吸污内容。 本标准由原汕头市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汕头市海洋与水产研究所,汕头市潮阳区潮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楷亮、李春晓、郑梅灶 、黄博晓、洪惠彬。 本标准于2011年12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 4405/T 198—2019 南美白对虾高密度精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南美白对虾高密度精养殖的养殖条件、放苗前准备工作、放苗、养成管理、病害防治、 收获等内容。 本标准技术适用于汕头市辖区海水的南美白对虾高密度精养殖,亦可供对虾品种及淡化养殖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 3 养殖条件 3.1 选址 3.1.1 高密度精养池塘应建于潮流畅通,水质环境好的沿海边,附近没有江河出海口,没有工农业污 染。海水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要求。 3.1.2 高密度精养池塘要求能排干池水,所以一般建于高潮带或潮上带。 3.2 池塘建设 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底和池壁应铺覆塑料膜,或建设水泥池,做到不渗漏水,面积(0.03~0.3) hm ,方形或圆形,池水深(1.5~2.5)m,池中央设排污孔,池底平整,向排水口倾斜,比降(0.8~ 1.2)%。 搭建温棚能使每年的养殖造成数从常规的二造增加到三造,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温棚的搭建龙骨 采用木桩或水泥桩,用细钢丝绳拉架成“伞”状结构,覆盖透光农用塑膜。每池1棚或2池1棚。 2 3.3 配套设施 3.3.1 进排水设施 高密度精养池多采用沙滩埋设过滤管,抽取沙滩下过滤海水。进水沟可采用水泥槽渠或涵管供水, 排水可采用涵管排水。进水口与排水口尽量远离。 3.3.2 蓄水池 应配套占养殖池塘面积(8~10)%的蓄水池,用于消毒,培养水等水质预处理。 1 DB 4405/T 198—2019 3.3.3 增氧设备 3.3.3.1 高密度养殖应配备增氧设备,常用增氧设备有水车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潜水式增氧机, 增氧机配置量视养殖密度而定。 3.3.3.2 温棚池应配置充气泵和鼓风机等。 3.3.4 排换水及废水处理池 虾场养殖废水应集中后经处理才能排放。 3.3.5 DNB44050012-2002 布局 以上池塘和配套设施的布局与建设应充分考虑高程,实现进排水顺畅合理,减少使用动力抽水。 4 放苗前准备工作 4.1 清洗池塘 每造虾收获之后,应将养成池、进水沟及蓄水池清洗干净,并进行曝晒和消毒。 4.2 进水消毒 进水时尽量抽取大潮时的海水,能保证水质更良好。初次进水水位(1.0~2.0)m,高温期、低温 -6 期适当提高水位。进水后在晚间进行消毒,常用卤族消毒剂,如漂白粉(30~50)×10 ,强氯精(2~ -6 3)×10 。 4.3 施肥(菌)培水 4.3.1 常规培水方式 肥料包括有机肥及无机肥。有机肥需经充分发酵(宜拌入有益微生物制剂),无机肥 比例N:P = 10:1,视水质及水色情况确定施肥量。水质以清爽为好,不宜太浓太肥太腻,并应适当施加有 益微生物,使微生物在水体中形成优势菌群。 4.3.2 生物絮团培水方式 培养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待池塘进水消毒药性消退后, -6 施加到池塘中,在池塘中培殖生物絮团,水质以肥而不腻为好,池塘絮团量维持在(10~12)×10 为宜。 5 放苗 5.1 苗种选择 选择经特定SPF检测合格的优质种苗,要求活力好、个体整齐、体表干净、体色正常、无附着物、 无空肠空胃现象。放苗规格以(0.8~1.2)cm为宜。 5.2 放苗环境条件 5.2.1 放苗水温:(18~32)℃,最适水温为(25~30)℃,温差超过3 ℃时应将装苗的袋放在池水 中适温后再放进池中,大风、暴雨天不宜放苗。 5.2.2 放苗盐度:南美白对虾为广盐性种类,但要求放苗时池水的盐度和苗池的盐度相差不超过5 ‰, 如果超过此范围,则应进行淡化或咸化。 5.3 放苗密度 4 2 2 放苗密度以(225~300)×10 尾/hm 为宜,配套精良、面积为(0.03~0.1)hm 的池塘可以达到(450~ 4 2 600)×10 尾/hm 。 2 DB 4405/T 198—2019 6 养成管理 6.1 水环境控制 6.1.1 水质调控 通过施肥、加菌、换水对水质进行调控。早期进水需经沉淀、过滤及消毒等预处理。 6.1.2 交换水 6.1.2.1 常规方式放苗后15 d内一般不排换水,15 d后开始通过中间排污管排水,以后随着虾体生长 逐渐加大换水量,中后期一般每天应有(10~20)cm的换水量。 6.1.2.2 生物絮团养殖方式放苗后50 d内一般不排换水,只添加因蒸发而减少部分的水,50天后每天 换水量不超过10 cm。 6.1.3 水质管理 主要水质调控指标见表1。 表1 指 标 项目 6.2 pH值 NH4 -N + NO2 适宜值 7.0~9.0 ≤0.2 mg/l 最适值 7.6~8.4 ≤0.1 mg/l - DO H2S ≤0.1 ≥4 mg/l ≤0.02 mg/l ≤0.01 ≥5 mg/l ≤0.01 mg/l 投饵管理 6.2.1 饵料品质 提倡使用人工配合饵料。人工配合饵料应符合GB 13078和NY 5072的有关要求。不提倡使用鲜活饵 料,以免污染水质。 6.2.2 投喂量 人工配合饵料日投喂率为(3~10)%。可设置食台或专用伞网观察摄食情况,一般以(1~2)h摄 食完为准。生产中应根据生长阶段、虾总量及摄食率,初步确定当日理论投饲量,再根据摄食情况、天 气状况,适当调整实际投喂量。 6.2.3 投喂方法 放苗后的初期,通常日投喂(4~6)次,以后随着虾体增长,每日投喂次调整到(3~4)次。投饵 一般沿池边全周均匀投喂,不应投于中间排污口附近。 6.3 底质与排污 保持良好底质环境,底部有积污时就及时清理。 6.4 6.4.1 日常管理 测定 3 DB 4405/T 198—2019 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指标,经常检测池内浮 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每(5~10)d测量对虾生长情况(体重、体长)。估测池虾量,可用旋网在池 内多点取样测定,并根据放苗量、摄食量等综合估测。 6.4.2 生产记录 设立并做好养殖生产记录、药物台帐、饲料台帐、销售记录等,保证落实“可追溯制度”。 6.4.3 巡池 技术和管养人员每天应多次定时巡池。巡池工作包括:观察池塘水质变化情况;观察进排水情况; 观察对虾活动、摄食、残饵情况;观察有无病虾及死虾;观察有无缺氧浮头现象;及时捞除池塘漂浮杂 物及死藻等。 7 病害防治 7.1 主要病害 南美白对虾的主要病害为病毒性和细菌性病害两种。病毒性病害主要是白斑病毒和桃拉病毒,细菌 性病害主要是弧菌。 7.2 防治方法 7.2.1 切断病原 病毒性病害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切断病源是较好的办法,主要做法是:养殖用水经过滤及消 毒,防止纳入带病原宿主生物及病原,不得投喂带有病原的饲料。抑制弧菌的最好办法是以菌制菌,施 加光合细菌让其在池塘中形成优势菌群,能有效抑制弧菌的繁殖。 7.2.2 合理用药 坚持以防为主,如需使用药物应符合NY 5071的要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提倡议使用 生态制剂及环保型药物。 7.2.3 减少“压迫应激” 保持水环境相对稳定。良好的水质、底质环境和在饵料中添加适量Vc有助减少南美白对虾应激发病。 8 收获 生长正常的南美白对虾经过90 d左右的养殖,达到少于80尾/kg时就可收成。收获可采用虾拖网、 定置陷网等网具捕捞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4405-T 198—2019 南美白对虾高密度精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汕头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405-T 198—2019 南美白对虾高密度精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汕头市 第 1 页 DB4405-T 198—2019 南美白对虾高密度精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汕头市 第 2 页 DB4405-T 198—2019 南美白对虾高密度精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汕头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3:40:1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