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电力标准
ICS 07.060 P 12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1959—2019 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布设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hydrological and water resources monitoring station network layout 2019 - 05 - 31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6 - 30 实施 发 布 — DB45/T 1959 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3 5 中心水文站布设要求 ................................................................ 4 6 流量站网布设要求 .................................................................. 4 7 水位站网布设要求 .................................................................. 6 8 降水量站网布设要求 ................................................................ 7 9 水面蒸发站网布设要求 .............................................................. 8 10 泥沙站网布设要求 ................................................................. 8 11 水质站网布设要求 ................................................................. 9 12 水生态站网布设要求 ............................................................... 9 13 墒情站网布设要求 ................................................................ 10 14 地下水站网布设要求 .............................................................. 10 15 水文辅助项目站网布设要求 ........................................................ 11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水文水资源监测站布设基本信息表 ................................. 12 I — DB45/T 1959 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九球、梁才贵、杨静波、文宏展、顾森、邓柳言、吕哲、滕培宋、吕俊、 张建洪、陈锐、刘均明、潘仁红、温润锋、杨岚、郑应成、傅邕江、黄晶。 III — DB45/T 1959 2019 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布设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布设的总则及中心水文站、流量站、水位站、降 水量站、水面蒸发站、泥沙站、水质站、水生态站、墒情站、地下水站、水文辅助项目站的站网布设要 求。 本导则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各类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的布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50095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GB/T 50159 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 GB 50179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GB/T 51040 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 SL 21 降水量观测规范 SL 34 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 SL 183 地下水监测规范 SL 219 水环境监测规范 SL 276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 SL 364 土壤墒情监测规范 SL 630 水面蒸发观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50095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文要素 hydrological element 表征某一地点或区域在某一时间水文情势的主要因素,包括流量、水位、降水量、蒸发量、泥沙、 水质、水生态、墒情、地下水及有关水文辅助项目。 注:改写GB/T 50095,定义2.3.2。 1 — DB45/T 1959 2019 3.2 地下水评价类型区 groundwater evaluation type area 根据地形地貌特征,以水资源三级区套行政区为基础,依次划分的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类型区,分为 一级、二级、三级类型区。一级类型区包括平原区、山丘区;二级类型区包括一般平原区、岩溶区、非 岩溶区;三级类型区依据水系、县级行政区和二级类型区划分。 3.3 中心水文站 central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station 设立在设区市城区或县城主要河流上、监测水文要素较为齐全、汇聚辖区水文信息的重要水文站, 兼作县域水文管理机构,负责管理辖区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和水文工作,具有信息枢纽、会商平台和服 务桥头堡的功能。 3.4 流量站 stream gauging station 设在河、渠、湖、库上以测定水位、流量为主,根据需要兼测降水量等其他水文要素的水文水资源 监测站。 注:改写GB/T 50095,定义3.3.1。 3.5 水位站 stage gauging station 以观测水位为主,可兼测降水量等其他水文要素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 注:改写GB/T 50095,定义3.3.2。 3.6 潮位站 tidal level station 设在感潮显著河段上或者海堤(岸)边记录潮位涨落变化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 注:改写GB/T 50095,定义3.3.2.1。 3.7 降水量站 rain gauging station 以观测降水量为主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 注:改写GB/T 50095,定义3.3.3。 3.8 水面蒸发站 water surface evaporation gauging station 观测水面蒸发量及相关项目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 注:改写GB/T 50095,定义3.3.4。 3.9 泥沙站 sediment gauging station 测验河流含沙量、输沙率或颗粒分析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 注:改写GB/T 50095,定义3.3.6。 2 — DB45/T 1959 2019 3.10 水质站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 为掌握水环境变化动态,收集和积累水体的物理、化学等监测信息而进行采样和现场测定的监测站。 注:改写GB/T 50095,定义3.3.8。 3.11 水生态站 aquatic ecology monitoring station 为分析评价水生态的现状和变化,收集水域水生生物、水文物理因素、水环境质量等监测数据而设 立的监测站。 3.12 墒情站 soil moisture gauging station 观测土壤含水量变化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 3.13 地下水站 groundwater monitoring station 为观测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量、水温等动态变化情况,在地下水评价类型区或地下水开采区等 设置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或地下水监测井(孔)。 注:改写GB/T 50095,定义3.5.6。 3.14 水文辅助项目站 hydrological auxiliary project monitoring station 为观测水温、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辅助项目监测数据而设置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 4 总则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流域和区域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存在问题,进 行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的布设。 4.2 坚持需求导向,统筹考虑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水文实验研究和山洪灾害防治等各 方面对水文水资源信息的需求,进行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的布设。 4.3 坚持服务导向,充分考虑自治区、设区市、县(市、区)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水文水资源信息 服务的需要,合理安排水文要素,进行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的布设。 4.4 坚持自动化方向,优先考虑水文要素自动监测方式,难以实施自动监测的水文要素宜采用人工巡 测方式。确有必要的,可采用驻测方式。 4.5 坚持智能化方向,采用统一的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具有采集传输多个水文要素和实时传输每 5 min 数据的功能,尽可能实现智能分析和控制。 4.6 坚持点线面结合方向,统筹考虑配套布设降水量站、水位站、流量站,以便探求流域面的降水量 与水位、上游站水位与下游站水位、水位与流量的转换规律和建立相关关系。 4.7 坚持信息共享方向,统筹考虑各有关部门已建设各类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情况和信息共享要求, 实现同类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相互协调和互补,避免重复建设。 4.8 各类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的布设,应统筹考虑所需布设的重点河流或区域、密度要求、站址条件、 监测要素、测验方法、设施设备等内容。 4.1 3 — 4.9

pdf文档 DB45-T 1959-2019 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布设技术导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1959-2019 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布设技术导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1959-2019 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布设技术导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1959-2019 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布设技术导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7:28:2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