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7.010 F 13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3018—2017 秸秆生物燃气(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straw biogas engineering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12 - 3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1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3018—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李布青、王晶晶、李晖、季立仁、刘祚军、李东平、樊琼。 I DB34/T 3018—2017 秸秆生物燃气(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秸秆生物燃气(沼气)工程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工程规模、产品方案、选址、 系统设计、运行管理方面的技术要求。 3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采用厌氧发酵技术,且单体发酵罐容积 800~1500 m 、总产气量 3 3000~10000 m /d 的大型沼气工程。 本标准不适用于户用沼气池,中小型和特大型沼气工程可参考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584 红外探测器参数测试方法 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 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B 50016-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28-2006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T 51063-2014 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CJJ 33-2005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J 497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1220.1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1部分:工艺设计 NY/T 1220.4-2006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4部分:运行管理 NY/T 1220.6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6部分:安全使用 NY/T 1704 沼气电站技术规范 NY/T 2065 沼肥施用技术规范 NY/T 2139-2012 沼肥加工设备 NY/T 2142-2012 秸秆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 NY/T 2371-2013 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技术规范 NY/T 2372-2013 秸秆沼气工程运行管理规范 NY/T 2374-2013 沼气工程沼液沼渣后处理技术规范 NY/T 2600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备选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DB34/T 3018—2017 秸秆 Straw 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 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3.2 生物燃气(沼气) Biogas 生物燃气,也称生物天然气,是指从生物质转化而来的燃气,包括沼气、合成气和氢气。目前只有 沼气具有成本优势,所以一般所说的生物燃气主要是指沼气。 沼气,有机物经微生物厌氧消化而产生的可燃性气体。一般含甲烷 50%~70%,其余为二氧化碳 和少量的氮、氢和硫化氢气体等。 3.3 秸秆生物燃气(沼气)工程 Straw biogas engineering 采用厌氧发酵技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以生产清洁能源(沼气)为主要目的沼气工程。 3.4 智能监控系统 Monitoring system of biogas engineering 对沼气工程设施运行状态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监测,同时对沼气工程的产品(沼气)生产 和利用状态进行接收、存贮和管理的系统。 4 一般规定 4.1 工程规模应根据产品(沼气)的市场需求,如当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和可利用的秸秆资 源量确定。 4.2 工艺设计应符合 NY/T 2142 的有关规定。 4.3 运行管理应符合 NY/T 2372 的有关规定。 4.4 遵循清洁生产的原则,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吸收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做到技术先进、资源高效利用、经济合理。 4.5 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应遵守本规范外,还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国家现行的资源利 用、环境保护、安全与消防等相关规定。 5 工程规模、产品方案和选址 3 3 5.1 工程规模以单体发酵罐容积 800~1500 m 、总产气量 3000~10000 m /d 为宜。 5.2 产品方案为清洁能源沼气供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和发电,有机肥供应区域发展生态农业,系统不外 排沼液。 5.3 秸秆收集运输半径一般应小于 10 km。要求场区周边有一定数量的常住人口,就近有充足的秸秆 原料供应和沼渣的就近利用。 5.4 供气半径 3 km 内为宜,3~5 km 应配备增压设施,以就近 50 km 内的城市天然气为应急后备气 3 源。常住人口每人 1 m /d 测算基本用气需求。 2 DB34/T 3018—2017 5.5 场区周边应符合环保和消防要求,应满足地质、交通、供电、排水,以及安全生产和卫生防疫等 要求。 5.6 工艺装置和建(构)筑物的防火要求应符合 GB 50016-2010 中 9 和 14.2 的有关规定,应与居民 生活区、生产或贮存易燃及其危险物品的场所、生活用水供应场所保持大于 50 m 的距离。 5.7 选址应符合当地区域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6 系统设计 6.1 原料仓储和预处理系统 6.1.1 秸秆生物燃气(沼气)工程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发酵原料,辅以部分畜禽粪便原料。 6.1.2 预处理推荐采用与调质相结合的生物预处理方法,以提高预处理效果,鼓励探索其他经济有效 的预处理方法。 6.1.3 秸秆经过预处理和调质后进入厌氧反应器。预处理池容积应 ≥ 一次进料量,预处理设备按一 备一用配置。 6.1.4 建设具有 ≥4 个月连续运行所需原料的仓储设施。 6.2 进出料系统 系统进出料采用适合农作物秸秆物性的专用设备和防堵塞设计。 6.3 厌氧消化系统 6.3.1 厌氧发酵工艺要求符合 NY/T 2142、NY/T 1220.1 和 NY/T 1220.6 的有关规定,系统包括进出 料、厌氧发酵、增温保温和搅拌等设施设备。 6.3.2 厌氧发酵装置数量 ≥2 个,推荐采用 35~40℃中温发酵,并设置增温保温设施以利于持续均 衡稳定产供气。 3 3 6.3.3 工程要求稳定、高效产供气,设计池容产气率 ≥1.2 (m /m ·d),且夏季不大于设计产气率 的 120%,冬季产气率不低于设计产气率的 70%。 6.3.4 工艺选择需综合考虑农作物秸秆的特性和能耗,并设置防结壳工艺设施和选择高效低能耗传质 传热设施。NY/T 2142-2012 附录 B 所列典型秸秆沼气工艺类型可供参考,积极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 艺、新材料、新设备,工程的发酵工艺应符合无沼液(沼液近零排放)的要求。 6.3.5 发酵过程中沼液循环使用,系统应设置沼液储存调节池,满足沼液储存、监测、调节功能。沼 液调节池的容积大于等于 2 倍厌氧发酵罐容积。 6.3.6 少量沼液处理应符合 NY/T 2374-2013 中 4.1 的有关规定,系统不外排沼液。 6.3.7 整个系统应具备自动化控制调节功能。 6.4 沼气利用系统 6.4.1 保证沼气全部得到有效利用,沼气不随意排空,不产生二次污染。 6.4.2 沼气利用应符合 GB 50028-2006 中第 6 条、NY/T 2371-2013 中第 8 条和 CJJ 33-2005 中 2.1 的有关规定外,还需具备调峰措施和后备气源。推荐采用发电和高压储气罐平衡产供气,推荐采用城市 燃气或压缩天然气作为应急后备气源。 6.4.3 沼气发电应符合 NY/T 1704 的有关规定。 6.5 沼肥利用系统 3 DB34/T 3018—2017 6.5.1 6.5.2 6.5.3 6.6 沼肥综合利用应符合 HJ 497 的有关规定。 肥料化利用生产加工设备应遵循 NY/T 2065 和 NY/T 2139-2012 中 4.1.2 的有关规定。 用于生产有机肥和复混肥的应分别满足 NY 525 和 GB 18877 的有关规定。 安全预警系统 6.6.1 6.6.2 6.7 实时监控发酵过程各项指标的波动,对运行风险进行提前预警。 建有厂区沼气泄露报警系统。 智能监控系统 6.7.1 监控系统应包括在线计量和远程监控智能平台,具备可测量、可识别、可核查和可追溯的功能。 6.7.2 信息采集与传输终端应符合 GB/T 17626.5 和 GB/T 13584 相关标准要求。定期对秸秆生物燃 气工程中甲烷含量,罐内压力,料液浓度,液位等主要参数进行检测,检测周期和方法符合 NY/T 1220.4-2006 中 18.1.1 的相关规定,沼气工程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安装位置和质量要符合 NY/T 2600 的 有关规定。 6.7.3 信息采集与传输终端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应遵循指标规范和行业规则。 6.7.4 定期对仪器和仪表进行定期检定和校准。 7 运行管理 7.1 制度管理 7.1.1 7.1.2 7.2 应制定各类岗位的安全规程、操作规范和管理规章制度。 工程运行阶段建立各种原始数据记录制度。 人员管理 工程管理人员应经过技术培训并考核通过后持证上岗。 7.3 原料管理 7.3.1 秸秆原料的管理应符合 NY/T 2372-2013 中 4、5 部分、NY/T 1220.4-2006 中 5.1 和 GB/T 51063-2014 中 4.2 的有关规定。 7.3.2 对于不同原料进行分类储放,满足安全、消防和环保要求。 7.4 工艺管理 7.4.1 工程宜设置自动监控和调节系统。 7.4.2 检测内容应包括料液流量、pH、温度、液位和沼气产量、成分、压力等主要参数及电机运行状 态的监控装置。 7.5 7.5.1 7.5.2 7.6 7.6.1 4 设备管理 易损设备宜进行定期检查维修。 对于凝水器、管道、阀门等设备进行冬季保温措施。 安全生产和消防管理 厌氧设备检修应先进行气体成分检测和活动物试验。 DB34/T 3018—2017 7.6.2 7.6.3 7.6.4 消防车道、消防设施应符合 GB 50016-2010 中 14.2 的相关规定。 秸秆粉碎车间应有粉尘防爆措施。 厂区
DB34-T 3018-2017 秸秆生物燃气(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4:15:3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