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电力标准
ICS 65.150 DB37 B 51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354—2018 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Monitoring technology discipline of seawater shellfish culture coastal areas 2018 - 07 - 19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8 - 19 实施 发 布 DB37/T 3354—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潍坊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华伟、张秀珍、孙珊、张娟、谷伟丽、刘国宁、高继庆。 I DB37/T 3354—2018 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要素、监测要求、数据汇总与分析、监测报告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5009.2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B 5009.2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 17378.2 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 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 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 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DB37/T 2297 海水贝类养殖区污染物筛选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特征污染物 characteristic pollutants 海水贝类增养殖环境中对所增养殖贝类质量能够产生负面影响的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 3.2 常规监测 routine monitoring 在贝类增养殖区域开展的涵盖全部监测要素的定期监测。 3.3 高频监测 high frequency monitoring 在贝类增养殖活动重点时段开展的监测。 1 DB37/T 3354—2018 3.4 应急监测 emergency monitoring 在贝类增养殖区域发生或疑似发生应急事件后,开展的针对性监测及后续监测。 4 监测要素 4.1 筏式养殖区监测 4.1.1 常规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a) 水质监测要素:水温、透明度、悬浮物质、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pH、溶解氧、盐度、 无机氮(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 b) 生物生态监测要素:叶绿素-a、浮游植物; c) 特征污染物:水质油类、挥发酚、汞、镉、铅、铜、砷、弧菌总数,其他特征污染物筛选参照 DB37/T 2297 海水贝类养殖区污染物筛选技术规范执行。 4.1.2 高频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pH、盐度、溶解氧、水温、叶绿素-a、浑浊度。 4.1.3 应急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a) 赤潮: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赤潮生物种类及数量等; b) 污损事件:污染事故特征污染物。 4.2 底播增养殖区监测 4.2.1 常规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a) 水质监测要素:水温、透明度、悬浮物质、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pH、溶解氧、盐度、 无机氮(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 b) 沉积物监测要素:粒度、有机碳; c) 生物生态监测要素:叶绿素-a、浮游植物、底栖生物; d) 特征污染物:沉积物总汞、镉、铅、铜、砷、油类、滴滴涕、多氯联苯、硫化物、粪大肠菌群, 其他特征污染物筛选参照 DB37/T 2297 海水贝类养殖区污染物筛选技术规范执行。 4.2.2 高频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pH、盐度、溶解氧、水温、叶绿素-a、浑浊度。 4.2.3 应急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a) 赤潮: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赤潮生物种类及数量等; b) 污损事件:污染事故特征污染物。 4.3 滩涂养殖区监测 4.3.1 常规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a) 水质监测要素:水温、透明度、悬浮物质、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pH、溶解氧、盐度、 无机氮(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 b) 沉积物监测要素:粒度、有机碳; c) 生物生态监测要素:叶绿素-a、浮游植物、底栖生物; d) 特征污染物:沉积物总汞、镉、铅、铜、砷、油类、滴滴涕、多氯联苯、硫化物、粪大肠菌群, 其他特征污染物筛选参照 DB37/T 2297 海水贝类养殖区污染物筛选技术规范执行。 4.3.2 高频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2 DB37/T 3354—2018 pH、盐度、溶解氧、水温、叶绿素-a、浑浊度。 4.3.3 应急监测应包含以下监测要素: a) 赤潮: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赤潮生物种类及数量等; b) 污损事件:污染事故特征污染物。 5 监测要求 5.1 监测站位布设 监测站位的布设应均匀覆盖评价的养殖区,在重点养殖区域适当加密监测站位,在重点养殖区域外, 可适当减少站位,并应按照表1的原则。 表1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监测站位布设原则 养殖区面积,以养殖 布设断面数 每个断面站位数 总站位数 分布海域面积计(km ) (个) (个) (个) <50 ≥2 ≥3 ≥6 ≥50 ≥3 ≥4 ≥12 2 备注 养殖区远岸端1000 m外至少设 置1个对照点;站位位置应尽可 能沿用历史测站,确保数据连续 性和可比性。 5.2 监测频率 5.2.1 常规监测 水质监测频率为每月监测一次,海冰期视情况可做适当调整;沉积物、生物生态和特征污染物监测 频率保证主要养殖周期内每年监测一次。 5.2.2 高频监测 在高温期、贝类繁殖期、苗种放养期、成熟期等重点监测时段内,不少于每周一次。 5.2.3 应急监测 根据应急事件或污损事件的影响程度大小和范围,确定应急监测频率。 5.3 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样品采集按照GB 17378.3的相关规定执行。 5.4 监测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见表2。 3 DB37/T 3354—2018 表2 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监测分析方法 类别 序号 项目 监测分析方法 引用标准 1 水温 表层水温表法 GB 17378.4 2 叶绿素-a 分光光度法 GB 17378.7 3 pH pH计法 GB 17378.4 4 透明度 透明圆盘法 GB 17378.4 5 盐度 盐度计法 GB 17378.4 6 悬浮物质 重量法 GB 17378.4 7 溶解氧 碘量法 GB 17378.4 8 化学需氧量 碱性高锰酸钾法 GB 17378.4 9 五日生化需氧量 五日培养法 GB 17378.4 10 硝酸盐 锌-镉还原法 GB 17378.4 11 亚硝酸盐 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12 铵盐 次溴酸盐氧化法 GB 17378.4 13 活性磷酸盐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14 弧菌总数 平板计数法 GB 17378.7 15 汞 原子荧光法 GB 17378.4 16 铜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17 铅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18 镉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19 砷 原子荧光法 GB 17378.4 20 油类 紫外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21 挥发性酚 4-氨基安替吡啉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22 浑浊度 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 1 粪大肠菌群 发酵法 GB 17378.7 2 硫化物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 17378.5 3 有机碳 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 GB 17378.5 4 总汞 原子荧光法 GB 17378.5 5 铜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5 6 铅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5 7 镉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7378.5 8 砷 原子荧光法 GB 17378.5 9 油类 紫外分光光度法 GB 17378.5 10 粒度 激光法 GB/T 12763.8 11 滴滴涕 气相色谱法 GB17378.5 12 多氯联苯 气相色谱法 GB17378.5 生物生态 1 浮游植物 计数法 GB 17378.7 要素 2 底栖生物 计数法 GB 17378.7 1 腹泻性贝类毒素 小白鼠法 GB 5009.212 2 麻痹性贝类毒素 小白鼠法 GB 5009.213 水质要素 沉积物要素 贝毒 4 DB37/T 3354—2018 6 数据汇总与分析 数据处理、分析质量控制按照GB 17378.2执行;监测结果参照GB 11607、GB 3097中第二类、GB 18668 中第一类进行单项判定,各要素具体要求见表3。 表3 海水贝类增养殖区各监测要素要求 类别 水质要素 沉积物要素 贝毒 序号 项目 要求 1 pH 2 悬浮物质 3 水温 4 溶解氧 >5 mg/L 5 化学需氧量 ≤3 mg/L 6 五日生化需氧量 ≤3 mg/L 7 无机氮 ≤0.3 mg/L 8 活性磷酸盐 ≤0.03 mg/L 9 汞 ≤0.000 2 mg/L 10 铜 ≤0.01 mg/L 11 铅 ≤0.005 mg/L 12 镉 ≤0.005 mg/L 13 砷 ≤0.03 mg/L 14 油类 ≤0.05 mg/L 15 挥发性酚 ≤0.005 mg/L 1 硫化物 ≤300×10 2 有机碳 ≤2.0×10 3 总汞 ≤0.2×10 4 铜 ≤35

pdf文档 DB37-T 3354-2018 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3354-2018 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3354-2018 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3354-2018 海水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5:45:2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