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2248441.1
(22)申请日 2021.09.16
(73)专利权人 尉尔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 336000 江西省宜 春市袁州区环城南
路583号 (窑前)
(72)发明人 晏毅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昌市赣昌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 合伙) 36140
代理人 刘鸿运
(51)Int.Cl.
B66B 11/02(2006.01)
F16F 15/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乘用电梯 双层轿箱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乘用电梯双层轿箱
结构, 包括左竖梁、 右竖梁、 下横 梁、 上横梁、 下轿
箱、 上轿箱、 下轿箱底座和上轿箱底座, 下横梁左
右两端分别与左竖梁、 右竖梁的底端固定连接,
上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左竖梁、 右竖梁的顶端固
定连接, 下轿箱底座位于左竖梁和右竖梁之间且
分别与左竖梁、 右竖梁和下横梁固定连接, 下轿
箱位于下轿箱底座上方且与下轿箱底座弹性连
接, 下轿箱通过设置于下轿箱顶部左右两侧的下
轿顶固定装置与左竖梁和右竖梁弹性连接。 本实
用新型能够同时运输更多的乘客, 特别适用于
CBD办公楼、 医院、 商贸中心等、 等人员集中、 流动
量大的高楼, 有效缓解搭乘电梯高峰时期的待乘
人员的拥挤问题, 缩 减乘客等待电梯时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8页
CN 215974500 U
2022.03.08
CN 215974500 U
1.一种乘用电梯双层轿箱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左竖梁 (1) 、 右竖梁 (2) 、 下横梁 (3) 、
上横梁 (4) 、 下轿箱 (5) 、 上轿箱 (6) 、 下轿箱底座 (7) 和上轿箱底座 (8) , 所述下横梁 (3) 左右
两端分别与左竖梁 (1) 、 右竖梁 (2) 的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上横梁 (4) 左右两端分别与左竖梁
(1) 、 右竖梁 (2) 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下轿箱底 座 (7) 位于左竖梁 (1) 和右竖梁 (2) 之间且分
别与左竖梁 (1) 、 右竖梁 (2) 和下横梁 (3) 固定连接, 所述下轿箱 (5) 位于下轿箱底 座 (7) 上方
且与下轿箱底座 (7) 弹性连接, 所述下轿箱 (5) 通过设置于下轿箱 (5) 顶部左右两侧的下轿
顶固定装置 (9) 与左竖梁 (1) 和右竖梁 (2) 弹性连接, 所述上轿箱底座 (8) 位于下轿箱 (5) 上
方且分别与左竖梁 (1) 、 右竖梁 (2) 固定连接, 所述上轿箱 (6) 位于上轿箱底座 (8) 上方且与
上轿箱底座 (8) 弹性连接, 所述上轿箱 (6) 通过设置于上轿箱 (6) 顶部左右两侧的上轿顶 固
定装置 (10) 与左竖梁 (1) 和右竖梁 (2) 弹性连接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电梯双层轿箱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轿箱 (5) 包
括设置于底部的下轿箱槽钢 (501) , 所述下轿箱底座 (7) 为矩形框架结构, 所述下轿箱底座
(7) 四角上方固定连接有下轿箱弹性座 (11) , 所述下轿箱弹性座 (11) 与下轿箱槽钢 (501) 固
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乘用电梯双层轿箱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轿顶固定装
置 (9) 包括下轿顶 安装板 (901) 和下轿顶弹性块 (902) , 位于左侧的下轿顶固定装置 (9) 中下
轿顶安装板 (901) 一端与下轿箱 (5) 顶部固定连接, 另一端通过下轿顶弹性块 (902) 分别与
左竖梁 (1) 的A面、 B面、 C面连接, 位于右侧的下轿顶固定装置 (9) 中下轿顶 安装板 (901) 一端
与下轿箱 (5) 顶部固定连接, 另一端通过下轿顶弹性块 (902) 分别与右竖梁 (2) 的D面、 E面、 F
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乘用电梯双层轿箱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轿箱 (6) 包
括设置于底部的上轿箱槽钢 (601) , 所述上轿箱底座 (8) 为矩形框架结构, 所述上轿箱底座
(8) 四角上方固定连接有上轿箱弹性座 (12) , 所述上轿箱弹性座 (12) 与上轿箱槽钢 (601) 固
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乘用电梯双层轿箱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轿顶固定装
置 (10) 包括上轿顶安装板 (1001) 、 上轿顶弹性块 (1002) , 位于左侧的上轿顶固定装置 (10)
中上轿顶安装板 (1001) 一端与上轿箱 (6) 顶部固定连接, 另一端通过上轿顶弹性块 (1002)
分别与左竖梁 (1) 的A面、 B面、 C面连接, 位于右侧的上轿顶固定装置 (10) 中上轿顶安装板
(1001) 一端与上轿箱 (6) 顶部固定连接, 另一端通过上轿顶弹性块 (1002) 分别与右竖梁 (2)
的D面、 E面、 F面连接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乘用电梯双层轿箱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轿箱弹性座
(11) 、 上轿箱弹性 座 (12) 、 下轿顶弹性 块 (902) 和上轿顶弹性 块 (1002) 材料为橡胶。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5974500 U
2一种乘用电梯双层轿箱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电梯制造技 术领域, 具体为 一种乘用电梯 双层轿箱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 各类大型建筑如 CBD办公楼、 医院、 商贸中心等纷纷拔地而起, 这
类建筑共同的特点就是人流量巨大, 人们通常都是搭乘电梯前往不同楼层, 但由于搭乘电
梯人员众多, 即便设置有多部乘用电梯, 还是不能完全满足搭乘需求, 特别是人流高峰时
期, 一次停靠并不能将同一楼层需搭乘电梯的人员全部送入电梯, 搭乘人员需排队等候下
一次电梯的停靠, 限制了人们 搭乘电梯的效率和便利性。 此类大型建筑因设计、 结构、 造价
等原因有可能不会设置超大型乘用电梯或增设电梯数量, 因此, 如何在不增加电梯井道平
面尺寸和增设电梯的前提下对乘用电梯进 行结构改进以便能够同时运输更多乘客, 仍然 是
本领域技术人员亟 待解决的技 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用电梯双层轿箱结构,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
提出的由于搭乘电梯人员众多, 即便 设置有多部乘用电梯, 还 是不能完全满足搭乘需求, 特
别是人流高峰时期, 一次停靠并不能将同一楼层需搭乘电梯的人员全部送入电梯, 搭乘人
员需排队等 候下一次电梯的停靠, 限制了人们搭乘电梯的效率和便利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 术方案:
[0005]一种乘用电梯双层轿箱结构, 包括左竖梁、 右竖梁、 下横梁、 上横梁、 下轿箱、 上轿
箱、 下轿箱底座和上轿箱底座, 所述下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左竖梁、 右竖梁的底端固定连
接, 所述上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左竖梁、 右竖梁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下轿箱底座位于左竖
梁和右竖梁之间且分别与左竖梁、 右竖梁和下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下轿箱位于下轿箱底座
上方且与下轿箱底座 弹性连接, 所述下轿箱 通过设置于下轿箱顶部左右两侧的下轿顶固定
装置与左竖梁和右竖梁弹性连接, 所述上轿箱底座位于下轿箱上方且分别与左竖梁、 右竖
梁固定连接, 所述上轿箱位于上轿箱底座上方且与上轿箱底座弹性连接, 所述上轿箱通过
设置于上轿箱 顶部左右两侧的上轿顶固定装置与左竖梁和右竖梁弹性连接 。
[0006]进一步的, 所述下轿箱包括设置于底部 的下轿箱槽钢, 所述下轿箱底座为矩形框
架结构, 所述下轿箱底座四角上方固定连接有下轿箱弹性座, 所述下轿箱弹性座与下轿箱
槽钢固定连接 。
[0007]进一步的, 所述下轿顶固定装置包括下轿顶安装板和下轿顶弹性块, 位于左侧的
下轿顶固定装置中下轿顶安装板一端与下轿箱顶部固定连接, 另一端通过下轿顶弹性块分
别与左竖梁的A面、 B面、 C面连接, 位于右侧的下轿顶固定装置中下轿顶安装板一端与下轿
箱顶部固定连接, 另一端通过 下轿顶弹性 块分别与右竖梁的D面、 E面、 F面连接 。
[0008]进一步的, 所述上轿箱包括设置于底部 的上轿箱槽钢, 所述上轿箱底座为矩形框
架结构, 所述上轿箱底座四角上方固定连接有上轿箱弹性座, 所述上轿箱弹性座与上轿箱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5974500 U
3
专利 一种乘用电梯双层轿箱结构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23:52:4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