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P 53 DB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605—2018 鸟类多样性及栖息地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ssessment of avian diversity and habitat quality 2018 - 12 - 17 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4 - 01 实施 发 布 DB11/T 1605—2018 目 前 次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评价流程 ........................................................................... 2 5 指标选取 ........................................................................... 3 6 指标数据获取 ....................................................................... 4 7 指标计算和赋值 ..................................................................... 7 8 评价总分计算 ....................................................................... 9 9 等级划分 .......................................................................... 1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物种调查记录表 ............................................... 12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鸟类和植物名录 ............................................... 14 参考文献 ............................................................................ 33 I DB11/T 1605—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鑫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市林业勘察设计院、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三祥、王友彤、黄越、李伟、闻丞、陈光、阳结南、李聃、谭羚迪、刘树华。 II DB11/T 1605—2018 鸟类多样性及栖息地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鸟类多样性和鸟类栖息地质量评价的评价流程、指标选取、指标数据获取、指标计算 和赋值、评价总分计算和等级划分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平原区、浅山区和延庆平原的各类城乡绿地鸟类多样性及栖息地质量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11/T 1513 城市绿地鸟类栖息地营造及恢复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DB11/T 15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平原区 plain area 市域范围内海拔 100m 以下的区域。 3.2 浅山区 shallow mountain area 市域范围内海拔 100m~300m 的区域。 3.3 延庆平原 Yanqing plain 延庆平原地区,官厅水库与河北交界至海拔600m范围内的区域。 3.4 城乡绿地 urban and rural green spaces 位于平原区、浅山区和延庆平原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区域绿地;以及水域,农业 用地中的耕地、园地和牧草地,林业用地和其他非建设用地。 3.5 评价区域 area for evaluation 1 DB11/T 1605—2018 具有明确边界范围的某一个城乡绿地。 3.6 鸟类栖息地 avian habitat 城乡绿地中鸟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注:包括繁殖环境、隐蔽环境、食物环境和水源环境。 3.7 保护及受胁鸟类 protected and threatened species of birds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和Ⅱ级、《北京市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鸟类,以 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中极度濒危(CR)、濒危(EN)和易危(VU)鸟类的统称。 3.8 城市建成区 urban built-up area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注: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及房山、门头沟、昌平、 大兴、延庆、怀柔、密云、顺义、平谷各区的城区。 3.9 自然草地 natural grassland 以乡土野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的草地。 3.10 食源植物 food plant 自然生长或者人工种植的可以为鸟类提供食物的植物。 注:包括农田种植的可作为鸟类食物的农作物,如粮食作物和部分油料作物。 4 评价流程 4.1 评价区域确定 确定评价区域范围及所在区位。 4.2 评价区域鸟类栖息地类型确定 应按照表1确定评价区域鸟类栖息地类型。 表1 鸟类栖息地类型 鸟类栖息地类型 陆域 2 释义 人工草地 乔木和灌木面积比例之和小于 30%,以人工种植的单一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的草地,含牧草地。 自然草地 乔木和灌木面积比例之和小于 30%,以乡土野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的草地。 灌木林 以灌木为建群种,乔木和灌木面积比例之和大于等于 30%且乔木面积比例小于 15%的林地,含园地。 DB11/T 1605—2018 表 1 鸟类栖息地类型(续) 鸟类栖息地类型 陆域 水域 释义 乔木林 以乔木为建群种,乔木和灌木面积比例之和大于等于 30%且乔木面积比例大于等于 15%的林地。 流动水体 自然形成的河流,人工修建的引、排水渠。 静止水体 水库、坑塘、湖泊和沼泽地。 滩地 季节性淹没的水陆交界带。 旱地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种植陆生农作物的区域,包括灌溉水渠和田坎。 水田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种植水生农作物的区域,包括灌溉水渠和田坎。 4.3 数据收集 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评价区域鸟类多样性和栖息地质量指标等数据。根据数据收集情况,再按照 6.1和6.2补充搜集数据。 4.4 评价 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计算总分值,然后分级。 5 指标选取 5.1 城乡绿地 城乡绿地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城乡绿地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NI 鸟类多样性 二级指标 权重值 NI1 鸟类多样性指数 0.48 NI2 保护及受胁鸟类多样性指数 LU1 陆域面积指数 LU 陆域栖息地质量 LU2 自然草地覆盖面积比例 0.27 LU3 木本食源植物多样性 SH1 水域面积指数 SH 水域栖息地质量 SH2 沉水植物覆盖面积比例 0.25 SH3 挺水植物覆盖面积比例 5.2 旱地 旱地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表3 旱地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NI 鸟类多样性 HD 旱地栖息地质量 二级指标 NI1 鸟类多样性指数 NI2 保护及受胁鸟类多样性指数 HD1 旱地面积指数 HD2 食源作物种植面积比例 权重值 0.50 0.50 3 DB11/T 1605—2018 5.3 水田 水田评价指标体系见表4。 表4 水田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NI 鸟类多样性 ST 水田栖息地质量 二级指标 NI1 鸟类多样性指数 NI2 保护及受胁鸟类多样性指数 ST1 水田面积指数 权重值 0.50 0.50 6 指标数据获取 6.1 遥感数据提取 6.1.1 准备底图 底图应为最新城乡绿地高清卫星影像图片。图片范围应包含评价区域。 6.1.2 提取指标数据 在底图上按照表1识别并提取评价区域内的陆域面积(LUM)、水域面积(SHM)、挺水植物覆盖面 积(TSM)、旱地面积(HDM)和水田面积(STM)。 6.2 田野调查 6.2.1 鸟类多样性 6.2.1.1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如下: a) 采用样线法调查鸟类,样线应经过或穿过评价区域内每一个鸟类栖息地类型; b) 以 1.5km/h~3 km/h 的速度沿样线行走; c) 使用望远镜观察鸟类; d) 不考虑与鸟类的距离,在调查记录表上记录看见或听见的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记录表参见附 录表 A.1; e) 对样线进行编号。 6.2.1.2 物种鉴定 鸟类个体应鉴定到种水平。如现场鉴定有困难,可拍照,内业再对比鸟类图鉴进行鉴定。 6.2.1.3 调查时间和频次 调查时间和频次应符合如下要求: a) 调查天气应为晴天或多云天气,避开大风大雨等不利天气条件; b) 应在春(3 月~5 月)、夏(6 月~7 月)、秋(8 月~10 月)、冬(12 月~1 月)4 个季节 均开展鸟类调查; c) 春、秋季节宜每周调查 1 次,夏、冬季节宜两周调查 1 次,一年调查次数不低于 12 次; d) 夏季宜在上午 10 点以前完成调查。 4 DB11/T 1605—2018 6.2.2 自然草地覆盖面积比例 6.2.2.1 调查方法 采用样线法调查自然草地的空间分布,样线应覆盖自然草地。在6.1.1中的底图上勾画自然草地的 空间分布范围,图面应整洁、清晰。内业数据处理时,在6.1.1的底图上量取自然草地的面积。 6.2.2.2 调查时间和频次 应在每
DB11-T 1605-2018 鸟类多样性及栖息地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8:45:3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