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7.010 F 01 DB11 备案号:60734-2018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557—2018 能效对标实施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 efficiency benchmarking 2018 – 09 – 29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9 – 01 – 01 实施 发 布 DB11/T 1557—2018 目 前 1 2 3 4 5 6 次 言............................................................................. II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原则.............................................................................. 2 能效对标工作内容 .................................................................. 2 实施程序.......................................................................... 5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重点用能单位部分能效指标目录表 .................................. 6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能效对标评价打分表 ............................................. 16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对标案例——单位供热量能耗(千克标准煤/吉焦)对标 .............. 18 I DB11/T 1557—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阳光能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张迪、朱益丹、耿海军、李舟、刘永光。 II DB11/T 1557—2018 能效对标实施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能效对标的原则、内容和程序等。 本标准适用于节能管理部门或第三方机构,指导、组织用能单位实施能效对标活动;也可供开展能 效对标的用能单位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9456 能源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DB11/T 976 用能单位能效对标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能效对标 energy efficiency benchmarking 对标单位为提高能效水平,与先进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距,通过管理和技术措施,持续 改进、提高能效水平的管理实践活动。 3.2 专项能效对标 special energy efficiency benchmarking 以行业或领域领先者在能源管理方面的优秀作业项目(单元/模块/功能)为基准而进行的能效对标 活动。 3.3 综合能效对标 integrated energy efficiency benchmarking 基于对标单位产品(服务)的整个组织级别的能效对标活动,包括基于对标单位综合绩效管理的能 效对标活动。 3.4 能效带宽 energy efficiency bandwidth 即某一能效指标的控制边界,表示该指标正负波动的幅度。 3.5 精益能效 total energy management (TEM) /lean energy 将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将精益管理方法与能源管理实际相结合,并以能源价值(单位能源 产出/利润)为度量的管理方法。 1 DB11/T 1557—2018 注:精益能效追求能源零浪费、系统最小波动(精准控制)、工序/介质间灵活响应(柔性生产)的总目标,并有 效协同能源、生产、设备、财务、信息等各要素,实现能源生产力最优化(能源价值实现)。 4 原则 4.1 先进性原则 能效对标标杆的选择、指标的确定和对标活动的组织实施应坚持高标准、充分体现先进能效水平的 要求。 4.2 问题导向原则 应突出问题导向,针对提升潜力较大的主要产品(服务)、重点环节实施对标活动,提升能效水平。 4.3 实效性原则 应充分结合实际,确保指标计算规则统一、数据来源明确、结果准确可控,以达到提高能效水平的 目的。 4.4 持续改善原则 应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不断跟踪节能降耗技术发展,引导对标单位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4.5 协同性原则 应把能效对标活动作为节能基础管理,与能源管理体系、能效限额与节能标准管理、节能评估、能 源审计、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节能技术改造等节能相关工作有机结合,成为节能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5 能效对标工作内容 5.1 总要求 节能管理部门、第三方机构应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推进能效对标,促进用能单位客观 全面寻找自身与能效水平先进单位的差距,明确节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用能单位将能效对标作为节能 管理基础,融入到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并与发展战略及中长期规划相融合,持续有效地提高能效水平。 5.2 管理要求 5.2.1 节能管理部门 节能管理部门宜整体把握管理范围内用能单位的特点,统筹兼顾、推动能效对标工作有效实施,提 高能效水平,督导相关组织或机构,推动用能单位开展能效对标工作。 5.2.2 第三方机构 充分发挥包括行业协会、节能审计/服务机构等第三方机构的作用,指导用能单位有序、有效开展 能效对标工作,包括筛选能效对标实施对象,提供行业对标数据、最佳实践案例,组织对标评审、技术 评价与推介,宣传培训等工作。 5.2.3 用能单位 用能单位宜从管理层面进行总体把握,抓住能效对标实施的关键因素,配置充足的人力和财力资源, 确保能效对标工作持续有效实施。 2 DB11/T 1557—2018 5.3 能效对标策划 5.3.1 合规性分析 应及时获取与能效对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指令、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识别具体内容,作为开 展能效对标工作的重要依据,并定期更新,评估合规性、充分性与有效性。 5.3.2 现状分析 5.3.2.1 编制能效对标现状分析报告 深入分析已经掌握的相关行业的能效水平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报告、中 长期发展规划、能效对标现状分析报告,从能源绩效水平、对标管理开展,以及相关管理改善等方面进 行评价分析,识别改善机会与管理薄弱环节,编写行业能效对标现状分析报告。 用能单位编制能效对标现状分析报告应符合DB11/T 976的要求。 5.3.2.2 编制能效对标工作计划 应结合管理要求,依据行业能效对标现状分析报告,评估开展能效对标的工作基础,明确对标意图, 据此设置适合于不同层级和专业要求的对标范围与对标对象,优先选择能效提升空间大、能效提升难度 小的主要产品(服务)开展对标,制定能效对标工作计划。 合理选择综合能效对标、专项对标等对标形式,据此设置适合于不同层级和专业要求的对标范围与 对标对象。采用包括波士顿矩阵等工具分析能效提升难度和能效提升的空间,确定具体对标内容。 用能单位制定能效对标工作计划应符合DB11/T 976的要求。 5.3.3 标杆选择 选择标杆必须实事求是,体现持续改进的原则。宜根据对标单位的数量和实际情况,确定行业、领 域的能源基准,以先进能效水平为导向,选定能效标杆。 可以按五分位法确定标杆。也可将行业前10%平均水平作为标杆、区域最佳用能单位能效指标作为 标杆、以及将理论最佳值放宽10%作为标杆。 标杆选择中相关数据收集应保证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可比性。 5.3.4 对标技术支持 5.3.4.1 建立能效对标指标体系 宜根据对标对象实际情况,分析主要用能环节、生产工序或设备,确定单位产品能耗、工序能耗等 能耗指标,构建反映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和能效水平,涵盖主要产品(服务)、工艺流程或主要设备 的能效指标体系。 一般以年度数据为基础,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季度或月度数据。 重点用能单位部分能效指标目录参见附录A。 5.3.4.2 建立能效对标数据库 宜建立能效指标数据库和最佳节能实践数据库,并不断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先进性和 实效性。 注1:能效指标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可包括:政府、行业协会等发布的能效水平先进指标值、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以及收集到的国内外能效水平先进指标值等。 注2:最佳节能实践库的数据来源可包括:政府、行业协会等发布的《节能技术政策大纲》、《重点节能技术推广 (推荐)目录》以及用能单位收集到的国内外节能实践案例等。 3 DB11/T 1557—2018 5.3.4.3 建立能效对标评价体系 宜建立能效对标综合评价体系,从指标评价和管理评价两个层面,对能效对标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 评价。评价形式有日常评价、专项评价、定期/全面评价,以及年度评审等。 具体可从能效水平、对标管理过程以及相关管理改善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标评价中能效水平的评价可采用五分位法(四分位法)、归一化法等。对标管理过程评价包括对 标基础管理事项和重点工作的评价。可根据评价内容,按百分制予以评价打分。 5.3.4.4 建立能效对标组织管理体系 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持续改进模式,构建对标管理体系,推进实施能效对标管理。 包括对整个能效对标工作的总体描述、管理职能、对标过程控制、对标评价、信息发布和信息报送、成 果转化机制等。 用能单位能效对标管理体系宜与能源管理体系相融合。 5.3.4.5 对标措施实施项目储备库 宜根据能效对标评估报告,结合用能单位能源审计、节能评估、节能诊断等相关成果,提出的拟实 施的节能技改项目,经审核后纳入项目储备库,并争取相应的资金、技术等支持。 用能单位编制能效对标评估报告应符合
DB11-T 1557-2018 能效对标实施规范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3:55: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