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电力标准
ICS 03.200 A 12 DB5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 1401.4—2019 山地旅游 第 4 部分:旅游步道等级划分 Mountain tourism—Part 4:Standard of rating for tourism footpath 2019 - 04 - 30 发布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01 实施 发 布 DB52/T 1401.4—2019 目 前 次 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等级划分 .......................................................................... 1 5 线路建设 .......................................................................... 2 6 服务设施 .......................................................................... 2 7 管理服务 .......................................................................... 3 8 等级评定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贵州省山地旅游步道等级评分表 .................................... 5 I DB52/T 1401.4—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内容。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Z/TC 1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大学、贵州景心创意规划有限公司、黔东南民族职业 技术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瑜、金颖若、向富华、蒋友财、罗阳、徐平。 DB52/T 1401-2019为《贵州山地旅游标准体系》。 本标准为DB52/T 1401-2019的第4部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II DB52/T 1401.4—2019 引 言 为了进一步提高贵州省山地旅游步道硬件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向游客提供优质山地徒步基础设施 和山地徒步旅游产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旨在规范山地旅游步道的设计、建设和服务、管理,完善 其功能,突出其体验性,引导步道建设提高水平,在满足通行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提高其吸引力,为旅游 景区和旅游地提供高品质的、兼具基础性和产品性的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徒步体验。 III DB52/T 1401.4—2019 山地旅游 第 4 部分:旅游步道等级划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地旅游步道的术语、等级划分、线路建设、服务设施、管理服务、等级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境内向社会开放的各类山地旅游步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 13495.1 消防安全标志 第1部分:标志 GB/T 15566.9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 第9部分:旅游景区 GB 15630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T 19095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GB/T 20501.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第1部分:总则 GB 51192 公园设计规范 CJJ 69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 LB/T 013 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旅游步道 tourism footpath 主要供游客使用,具备徒步通行、游览、健身及相关服务功能的步行道。 3.2 山地旅游步道 mountain tourism footpath 在山地环境中修建的旅游步道。 4 4.1 等级划分 山地旅游步道等级 山地旅游步道划分为三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甲级、乙级、丙级。 1 DB52/T 1401.4—2019 4.2 山地旅游步道等级要求 4.2.1 山地旅游步道等级根据长度、选址、线路设计、路面、景观建设以及安全、导览、环卫、休憩 和其他服务设施、管理服务的水平,结合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进行评定。 4.2.2 等级评定具体评分标准见附录 A。 5 线路建设 5.1 选址要求 5.1.1 5.1.2 求。 5.1.3 5.2 可选址于封闭或开放管理的景区、开放管理的旅游地。 应符合相关规划,满足空间管制、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和景观保护、风貌优化、防灾减灾等要 应充分体现山地环境特色,宜穿行或依傍山体、森林、水体、田园等景观。 线路设计 5.2.1 线路设计应因地制宜,便于工程建设、交通接驳、徒步通行,便于徒步观景、游览体验,便于 串联景点、游线组织和服务设施布置。 5.2.2 线路设计应与地形地貌、景观、周边建筑和服务设施相协调。 5.2.3 线路走向、坡度能保证游客正常安全通行;线路宽度与游客通行量相适应,不宜低于 1 米。 5.2.4 应根据长度、道路接驳、游客流量情况设置多个出入口。 5.2.5 应人车分流,减少与机动车道、骑行道的平面交叉。人车并行部分应设置隔离设施或标志。 5.2.6 可以设置木质栈道、吊桥、浮桥、汀步、隧道等路段,增强游览的趣味性和体验性。 5.3 路面要求 5.3.1 5.3.2 5.3.3 5.4 景观建设 5.4.1 5.4.2 5.4.3 6 路面应坚固、平整、防滑、美观;宜有效利用既有路面,根据需要进行铺装。 路面铺装应采用环保材料;宜采用透水铺装;宜采用能利用的旧建材进行铺设。 路面铺装可以采用多种园路铺装形式。 线路沿途应根据需要修建观景台、观景亭等观景设施。 线路沿途应结合地形地貌和天然植被等环境条件进行绿化,并做到植物造景多样化。 线路沿途应适当设置景观小品,宜创意利用和表达地方元素。 服务设施 6.1 安全设施 6.1.1 隧道应按 CJJ 69 的要求设置照明设施;桥梁、陡坡和悬崖路段应按 GB 51192 的要求设置护栏; 临水路段应根据需要设置护栏,放置救生圈、竹竿等救护用具。 6.1.2 应设置监控设备,并符合数据共享有关要求。 6.1.3 应在醒目位置标示步道应急管理电话号码。在超过 3 千米无有人值守服务设施的长距离偏僻路 段,应设置太阳能救援桩。 6.1.4 穿越原野或森林的路段应设置必要的隔离野生动物攻击的设施。 2 DB52/T 1401.4—2019 6.2 导览设施 6.2.1 应设置完整、规范的标识导览系统。安全标志应符合 GB 2894、GB 13495.1、GB 15630 的要求,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导向系统应符合 GB/T 10001.1、GB/T 15566.9、GB/T 20501.1、LB/T 013 的要求, 垃圾分类标志应符合 GB/T 19095 的要求。 6.2.2 应根据需要设置数量足够、清晰醒目的引导和安全警示、解说和宣教标识牌。 6.2.3 标识的设计应和环境相协调,突出文化性、生态性、民族性、艺术性。 6.2.4 宜使用现代声、光、电和信息化导览解说设施设备。 6.3 环卫设施 6.3.1 根据步道长度和客流量合理设置垃圾箱(桶),间隔不宜超过 200 米;垃圾箱(桶)的风格与 周围环境及景观相协调。 6.3.2 结合步道周边厕所的分布,合理布局旅游厕所,每个旅游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1.5 千米。 6.4 休憩设施 6.4.1 根据徒步距离,结合观景游览,合理设置椅凳、凉亭、长廊、花桥、遮阳(雨)棚等休憩设施, 亭、廊、棚等设施间隔距离不宜超过 2 千米。 6.4.2 休憩设施材质和造型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突出文化性和景观性。 6.5 其他服务设施 6.5.1 结合周边服务设施的分布,根据步道长度和客流量,设置零售(含自动售卖机)、简餐、露营 地等服务设施。 6.5.2 零售(含自动售卖机)、简餐、露营地等服务设施的建筑和构筑物材质和造型应与周边环境相 协调,突出文化性和景观性。 6.5.3 零售(含自动售卖机)、简餐、露营地等设施服务范围内,应实现移动通信全网通信号或 WIFI 覆盖。 7 7.1 管理服务 管理责任 山地旅游步道应有责任明确的管理机构和人员。 7.2 安全应急管理 应制定安全管理办法,保证安全防护和应急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穿越原野或森林的路段应结合隔 离野生动物攻击的设施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应制订必要的安全应急管理预案,能有效保障安全应急响 应。 7.3 设施和景观维护 建立定期巡查制度,保证设施设备的及时维护和完好;配备景观维护人员,落实景观维护责任,根 据需要进行绿化等景观维护。 7.4 卫生维护 建立环境卫生制度,根据步道长度和游客量配备环卫工作人员,及时清运垃圾,保障步道环境卫生。 3 DB52/T 1401.4—2019 8 等级评定 8.1 等级评定申请 山地旅游步道管理者自愿申请山地旅游步道等级评定。 8.2 等级评

pdf文档 DB52-T 1401.4-2019 山地旅游 第4部分:旅游步道等级划分 贵州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2-T 1401.4-2019 山地旅游 第4部分:旅游步道等级划分 贵州省 第 1 页 DB52-T 1401.4-2019 山地旅游 第4部分:旅游步道等级划分 贵州省 第 2 页 DB52-T 1401.4-2019 山地旅游 第4部分:旅游步道等级划分 贵州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4:42:3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