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电力标准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891199.8 (22)申请日 2022.07.21 (73)专利权人 合肥研湖机 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经济开 发区联东U谷产业园二期4-1栋 (72)发明人 黄长东 (74)专利代理 机构 佛山知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 合伙) 44483 专利代理师 何江波 (51)Int.Cl. B23B 41/02(2006.01) B23B 47/00(2006.01) B23Q 3/06(2006.01) B23Q 1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智能机 器人用散热工装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工装领域, 公开了一种 智能机器人用散热工装, 包括底板和防护壳, 所 述底板上表 面的后端均开设有两个滑动槽, 所述 防护壳下表面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 块, 所述防护壳侧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吸风盒, 所述吸风 盒的侧壁均开设有多个吸风嘴。 本实用 新型中, 通过启动抽风机可以使吸风盒和吸风嘴 进行实时吸风, 使散热装置在打孔时产生的漂浮 灰尘被实时吸取, 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散热装置打 孔工作中产生的灰尘, 提高了环保的能力, 同时 在过滤盒和过滤网的作用下可以对吸取的灰尘 进行过滤, 使过滤盒内部排出的空气达到无害的 效果, 从而大大提高了该散热工装装置的环保性 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7749461 U 2022.11.08 CN 217749461 U 1.一种智能机器人用散热工装, 包括底板(1)和防护壳(4),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1) 上表面的后端均开设有两个滑动槽(2), 所述防护壳(4)下表 面的前端和 后端均固定连接有 滑动块(5), 所述防护壳(4)侧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吸风盒(6), 所述吸风盒(6)的侧壁均开 设有多个吸风嘴(11), 所述底板(1)上表 面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抽风机(7)和过滤盒(8), 所述过滤盒(8)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盒盖(12), 所述过滤盒(8)的内壁均固定连接 有三个过 滤网(15), 所述过 滤盒(8)前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出风管(14); 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后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电动伸缩杆(16), 所述第 一电动伸缩 杆(16)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7), 所述放置板(17)的上端面通过螺栓 固定连接有定位架(18), 所述放置板(17 )上端面的中部开设有定位槽(19), 所述定位架 (18)前端和后端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0), 所述定位架(18)一侧的内壁均 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电动伸缩杆(21), 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20)和第三电动伸缩 杆(21)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夹紧板(2 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用散热工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1)上端 面的四个拐角均开设有安装孔(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用散热工装,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块(5)均 与滑动槽(2)滑动连接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用散热工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盖(12)上端 面的中部通过螺 栓固定连接有把手(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用散热工装,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风机(7)的 吸风口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0), 所述第二连接管(10)的末端与吸风盒(6)通过螺栓固 定连接, 所述抽风机(7)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9), 所述第一连接管(9)的前端与 过滤盒(8)通过螺 栓固定连接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用散热工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板(22)靠 近定位槽(1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用散热工装,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壳(4)前 端和后端上部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 多个补光灯(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用散热工装,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壳(4)前 端和后端的中部均设置有观察窗(25)。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749461 U 2一种智能机 器人用散热工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散热工装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用散热工装。 背景技术 [0002]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 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 “大脑”, 在脑中起作 用的是中央处理器, 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 最主要的是, 这样的计算机可 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 目前, 智能机器人一般都会设置有散热器, 通过设置的散热器, 能够将智能机器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吹动, 加快空气的流动, 避免大量热量的堆积而 造成智能机器人中零部件的损坏及影响正常的使用, 在散热器与智能机器人组装前, 需要 在散热器上进 行钻孔以及对散热器进 行组装加工, 然而现有的散热工装装置大多不便于对 散热器进行快速定位和固定, 同时不具备安全防护和 提高环保性能的效果, 从而不利于长 期使用, 为此, 急需进行技 术改进。 [0003]经检索, 现有专利(公开号为: CN215698147U)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定位工装, 包括工 作台, 工作台上设置有安装杆和竖直垫板, 两个安装杆之 间固定有安装板, 安装板的中心处 固定安装有螺纹座, 螺纹座内通过螺纹安装有调节螺杆, 调节螺杆的左端与移动板固定连 接, 移动板的左端通过垫块与缓冲板固定连接, 缓冲板的左端通过缓冲弹簧与连接块固定 连接, 连接块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用于定位散热器的定位块, 该专利技术具备避免定位工装 夹持固定过紧而损坏散热器的优点, 但是该散热工装装置不具备实时吸收加工灰尘和环保 的功能, 因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智能机器人用散热工装, 以解决上述背 景技术中 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而提出的一种智能机器人 用散热工装, 通过启动抽风机可以使吸风盒和吸风嘴进行实时吸风, 使散热装置在打孔时 产生的漂浮灰尘被实时吸取, 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散热装置打孔工作中产生的灰尘, 提高了 环保的能力, 同时在过滤盒和过滤网的作用下可以对吸取 的灰尘进行过滤, 使过滤盒内部 排出的空气达 到无害的效果, 从而大 大提高了该散热工装 装置的环保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 术方案: [0006]一种智能机器人用散热工装, 包括底板和防护壳, 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后端均开设 有两个滑动槽, 所述防护壳下表面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 所述防护壳侧 壁的 上部固定连接有吸风盒, 所述吸风盒的侧 壁均开设有多个 吸风嘴, 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前端 分别固定连接有抽风机和过滤盒, 所述过滤盒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盒盖, 所述过 滤盒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三个过 滤网, 所述过 滤盒前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出风管; [0007]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后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电动伸缩杆, 所述第一电 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板, 所述放置板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定位 架, 所述放置板上端面的中部开设有定位槽, 所述定位架前端和后端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7749461 U 3
专利 一种智能机器人用散热工装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1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1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7:03:49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601.3 KB)
分享
友情链接
T-FSCPLC 02—2021 汽车维修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pdf
T-COS 013—2023 装甲车辆动力及传动系统试验要求.pdf
DB42-T 1726-2021 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应用服务规范 湖北省.pdf
GB-T 42888-2023 信息安全技术 机器学习算法安全评估规范.pdf
GB-T 41121-2021 玻璃水滑道安全技术要求.pdf
GB 25972-2010 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pdf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测评指导书-三级V1.0.doc
T-HSCA 001—2018 体育场馆钢结构检测与鉴定规程.pdf
TTAF 077.6-2020 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 软件列表.pdf
GB-T 34590.1-2022 道路车辆 功能安全 第1部分:术语.pdf
GB-T 7932-2017 气动 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pdf
齐齐哈尔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pdf
GB-T 25759-2010 无损检测 数字化超声检测数据的计算机传输数据段指南.pdf
GB-T 43483-2023 重型机械 焊接件设计规范.pdf
DB45-T 2761-2023 电子政务外网运维管理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pdf
GB-T 40753.4-2024 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ISO 28000实施指南 第4部分:以符合GB-T 38702为管理目标实施ISO 28000的附加特定指南.pdf
DB12-T 724.35-2021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35部分:医药制造企业 天津市.pdf
T-CESA 1036—2019 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模型及系统的质量要素和测试方法.pdf
DL-T 2015-2019 电力信息化软件工程度量规范.pdf
aigc安全研究分享.pdf
1
/
3
9
评价文档
赞助1元 点击下载(601.3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1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