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电力标准
[键入文字] ICS 07.060 A 47 备案号: 湖 DB42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197—2016 凉夏等级 Cool summer grade (报批稿) 2016 –09 –28 发布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11 –18 实施 发 布 DB42/T 1197—2016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及定义 ........................................................................ 1 4 凉夏指标 .......................................................................... 1 4.1 单站凉夏指标 .................................................................. 1 4.2 分区凉夏指标 .................................................................. 2 4.3 湖北省凉夏指标 ................................................................ 2 5 凉夏等级划分 ...................................................................... 2 5.1 单站凉夏等级划分 .............................................................. 2 5.2 分区凉夏等级划分 .............................................................. 2 5.3 湖北省凉夏等级划分 ............................................................ 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夏季平均气温、距平及标准差计算 ................................. 3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湖北省自然气候分区图 ........................................... 4 参考文献 ............................................................................. 5 I DB42/T 1197—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标准化协会气象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标准化协会气象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国平、方思达、王苗、刘敏、马德栗、温泉沛。 II DB42/T 1197—2016 引 言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历史夏季气温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在总体上升趋势中,也会发生 大范围夏季低温等异常气候。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湖北省先后出现多次大范围夏季低温,如1980 年、1982年、1983年、1987年、1989年、1993年、1999年、2014年及2015年。夏季是湖北省粮食作物生 长发育关键期,凉夏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并对能源、生态及消费等领域造成影响。由于没有统一 的凉夏等级标准,不利于湖北省凉夏气候的监测、预测、评估、科研及服务工作,因此,有必要制定本 标准。 III DB42/T 1197—2016 凉夏等级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凉夏的指标及凉夏的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凉夏的监测、预测、评价、科研及公共气象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983 暖冬等级 3 术语及定义 GB/T 21983—2008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为了便于使用, 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 21983—2008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凉夏 cool summer 夏季平均气温距平低于某一规定阈值。根据发生范围可分为单站凉夏、分区凉夏和全省凉夏。 3.2 夏季平均气温 mean summer air temperature 6月至8月的平均气温为当年夏季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 3.3 气候平均值 climatic normal 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取最近三个年代的平均值作为气候平均值。 [GB/T 21983—2008,定义2.4] 3.4 夏季平均气温距平 mean summer air temperature anomaly 夏季平均气温与其气候平均值之差,单位为摄氏度(℃)。 4 凉夏指标 4.1 单站凉夏指标 单站夏季平均气温距平(△T)小于或等于-1.0σ (标准差)为单站凉夏。 1 DB42/T 1197—2016 夏季平均气温距平及标准差计算见附录A。 4.2 分区凉夏指标 分区范围内,凉夏站点数超过站点总数的50 %为分区凉夏。 湖北省自然气候分区划分为鄂西北、鄂西南、江汉平原、鄂东北和鄂东南,见附录B。 注:湖北省自然气候分区采用《湖北省公共气象服务手册》第一章第一节给出的划分范围。 4.3 湖北省凉夏指标 全省凉夏站点数超过站点总数的50 %为湖北省凉夏。 5 凉夏等级划分 5.1 单站凉夏等级划分 单站凉夏划分为弱和强两个等级,见表1。 表1 单站凉夏等级划分 等级指标 等级名称 -1.5σ <Δ T≤-1.0σ 单站弱凉夏 Δ T≤-1.5σ 单站强凉夏 5.2 分区凉夏等级划分 分区凉夏划分为强和弱两个等级。 在分区凉夏年,分区范围内强凉夏站点数超过站点总数的50 %为分区强凉夏,否则为分区弱凉夏。 5.3 湖北省凉夏等级划分 湖北省凉夏划分为强和弱两个等级。 在湖北省凉夏年,全省范围内强凉夏站点数超过站点总数的50 %为湖北省强凉夏,否则为湖北省弱 凉夏。 2 DB42/T 1197—2016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夏季平均气温、距平及标准差计算 A.1 夏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平均值计算公式 T  n 1  n t j ..................................... (A.1) j 1 式中: T ——夏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平均值; t j ——最近三个年代的逐年夏季平均气温; j ——年份序号; n ——序列长度,为30年。 A.2 夏季平均气温距平的计算公式  T  T  T ..................................... (A.2) 式中:  T ——夏季平均气温距平; T ——夏季平均气温。 A.3 标准差计算公式   1 n 1 2 n  (t j T ) ............................... (A.3) j 1 式中: σ ——标准差,表示随机变量分布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3 DB42/T 1197—2016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湖北省自然气候分区图 图B.1所示为湖北省自然气候分区。 图B.1 湖北省自然气候分区 4 DB42/T 1197—2016 参 [1] [2] [3] [4] [5] [6] 考 文 献 QX/T 22—2004 地面气候资料 30年整编常规项目及其统计方法 DB/T 806—2012 冷冬等级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崔讲学,崔新强,王丽,等.湖北省公共气象服务手册.北京:气象出版社,2015 陈正洪.盛夏低温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灾害学,1991,6(3):61-65 张爱民.酷暑凉夏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中国农业气象,1995,16(1):27-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42-T 1197-2016 凉夏等级 湖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T 1197-2016 凉夏等级 湖北省 第 1 页 DB42-T 1197-2016 凉夏等级 湖北省 第 2 页 DB42-T 1197-2016 凉夏等级 湖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01:4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