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 51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3/T 541.2—2016 代替 DB33/T 541.2-2005 瓯江彩鲤 第 2 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Cyprinus carpio var. color Part 2: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culture 2016-08- 28 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09-28 实施 发 布 DB33/ 541.2—2016 前 言 本部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33/T 541《瓯江彩鲤》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繁殖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本部分为DB33/T 541的第2部分。 本部分代替DB33/T 541.2-2005 《无公害瓯江彩鲤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与原标准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池水育肥的方法; ——具体了鱼苗投饵时间; 2 2 ——取消了原标准中的1 m ~4 m 小网箱的内容; ——修改了放养时间; ——取消了小网箱放养密度的内容; ——增加了稻田田埂硬化的内容; ——修改了放养密度; ——增加了具体的投饲方法; ——增加防范天敌的内容。 本部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修订单位:丽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陆君、丁小丰、吴燕琴、张任驰、黄富友、姚子亮、武建平。 I DB33/ 541.2—2016 瓯江彩鲤 第 2 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DB33/T 541的本部分规定了瓯江彩鲤养殖的环境要求、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病害防治等技术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瓯江彩鲤的池塘、稻田、网箱养殖,其它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281 无公害食品 鲤鱼养殖技术规范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环境要求 3.1 水源 水质应清新无污染,水量充足。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2 养殖环境 养殖池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产地环境应符合NY 5361的规定。 4 苗种培育 4.1 鱼苗培育 4.1.1 鱼苗池 2 建池位置应光照条件好、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出水口处略低。单池面积667 m ~1334 2 m (1 亩~2 亩),池深1 m~1.5 m。土池时宜用水泥砖、水泥板或网片等进行护坡。 4.1.2 清塘消毒 1 DB33/ 541.2—2016 2 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鱼苗池进行清池消毒,生石灰干池清池消毒每667 m 用60 kg~70 kg,带水清 2 池消毒每667 m (按水深1 m计算)用135 kg~165 kg,在池塘肥水前10 d~15 d进行;漂白粉(含有 2 2 效氯30%)干池清池消毒每667 m 用10 kg,带水清池消毒每667 m (水深1 m)用13 kg~14 kg,在池塘 肥水前5 d~7 d进行。 4.1.3 池塘肥水 鱼苗池的平均水深保持1.0 m~1.5 m。鱼苗下塘前7 d,用氨基酸复合肥或其它微生态培水富藻复 合肥进行池塘肥水,用法按说明书执行。养殖期间视水质的肥瘦适当施用追肥,使池水透明度保持25 cm~35 cm。 4.1.4 鱼苗放养 2 放养密度为每667 m 放养15 万尾~20 万尾。鱼苗质量要求和下塘时注意事项按NY/T 5281执行。 4.1.5 饲养管理 4.1.5.1 投饲 2 夏花培育宜采用豆浆培育法。每天7:00~8:00和17:00~18:00各投一次,开始每天每667 m 用黄豆 2 2 kg~3 kg,7 d后增加到每天每667 m 用黄豆4 kg~5 kg,并随着鱼个体的不断长大,逐步用粉状鲤 鱼配合饲料取代豆浆。粉状鲤鱼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粗蛋白含量为35%~37%。 4.1.5.2 加水 鱼苗入池以后,每隔5 d~7 d加水一次,每次加水使池水深度增加10 cm~15 cm。加水时,注水口 要用60 目的绢网过滤,同时应避免水流直接冲入池底。 4.1.5.3 日常管理 每天黎明、中午和傍晚各巡塘一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巡塘时应随时清除敌害生物和杂物等。 4.1.6 夏花出池 鱼苗全长达2.5 cm~3.5 cm时,即可用夏花鱼网捕出,进行分塘养殖。在捕出前应进行拉网锻炼, 隔天一次,锻炼2 次~3 次。 4.2 鱼种培育 4.2.1 鱼种池 2 2 面积667 m ~3335 m ,池深1.5 m~2 m。其它条件按本部分4.1.1执行。 4.2.2 清塘消毒 按本部分4.1.2执行。 4.2.3 池塘肥水 按本部分4.1.3执行。 4.2.4 放养 2 DB33/ 541.2—2016 2 2 放养密度标准池塘每667 m 放养2.4 万尾,非标准池塘每667 m 放养0.8 万尾~1.0 万尾。其中可 以混养10%~20%的鲢、鳙鱼夏花。鱼种质量按NY/T 5281执行。 4.2.5 饲养管理 4.2.5.1 投饲 夏花入池以后,先投喂粉状的鲤鱼配合饲料,至鱼体全长达5 cm~6 cm以后改投鲤鱼颗粒配合饲料。 粗蛋白含量为31%~35%,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采用“四定”法投饲。水温20 ℃~33 ℃ 时,投粉状饲料阶段以每万尾鱼日投饲2 kg~3 kg为度,颗粒饲料日投饲量以鱼总重量的5 %~6 %为宜; 水温下降到10 ℃~20 ℃或达33 ℃以上时,日投饲量为鱼总重量的1%~3%。 4.2.5.2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两次巡塘,观察水质和鱼的动态。平时应注意防止泛塘。对食场应经常进行清理消毒。适 时注水,改善水质。做好防洪、防逃及防敌害工作。做好养殖日记。 4.2.6 鱼种出池 翌年的1 月~2 月,用鱼种拉网分次捕出,用鱼筛对不同规格的鱼种进行分档出池。 5 成鱼养殖 5.1 池塘养殖 5.1.1 成鱼池 2 2 面积667 m ~6670 m ,池深1.5 m~2.5 m。其它条件按本部分4.1.1执行。 5.1.2 清塘消毒 按本部分4.1.2执行。 5.1.3 放养 5.1.3.1 鱼种质量 规格整齐、肥满度好、游动活泼、无伤残病灶。 5.1.3.2 鱼种消毒 鱼种入池前,应对鱼体进行消毒。常用消毒方法有: ——1%食盐加 1%小苏打水溶液或 3%食盐水溶液,浸浴 5 min~8 min; ——20 mg/L~30 mg/L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溶液,浸浴10 min~20 min。 5.1.3.3 放养时间 宜选择在1 月~2 月期间,水温4 ℃~10 ℃时放养。 5.1.3.4 放养密度与混养搭配 2 常用密度为每667 m 放养体重在20 g左右的鱼种1000 尾~1500 尾,其中可混养15%~20%的鲢、鳙、 草、鳊鱼等鱼种。 3 DB33/ 541.2—2016 5.1.4 饲养管理 5.1.4.1 投饲 选用鲤鱼配合饲料,采用“四定”法投喂。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粗蛋白含量为27%~ 32%。在水温16 ℃~33 ℃时,日投饲量为鱼总重量的3%~6% ,在水质过肥、天气不正常、鱼发病的情 况下及水温低于16 ℃或高于33 ℃时,应减少投饲乃至不投饲。 5.1.4.2 水质管理 适时加注新水,并根据需要,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5.1.4.3 日常管理 按本部分4.2.5.2执行。 5.1.5 成鱼出池 养殖鱼类达到商品规格后,即可用成鱼拉网分批分次捕出上市。 5.2 网箱养殖 5.2.1 网箱 常用规格有3 m×3 m×1.5 m、4 m×4 m×2.0 m、5 m×5 m×2.5 m、6 m×6 m×2.5 m等。网目大 小以不逃鱼为原则。 5.2.2 养殖水体要求 从事网箱养殖的水体应水面宽阔,水体交换良好,水位相对稳定,水体流速在0.2 m/s以下;水体 透明度1 m以上,溶解氧5 mg/L以上,pH值为6.5~7.5;其它水质要求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5.2.3 鱼种放养 5.2.3.1 鱼种质量与规格 鱼种质量按本部分5.1.3.1执行,规格为每尾体重20 g~50 g。 5.2.3.2 放养时间 宜选择在3月份放养。 5.2.3.3 放养密度 网箱养殖宜采用单养模式。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150 尾~200 尾为宜。 5.2.4 饲养管理 5.2.4.1 饲料选用 应选用鲤鱼配合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为27%~32%,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 5.2.4.2 投饲 5.2.4.2.1 投饲次数 4 DB33/ 541.2—2016 水温10 ℃以上时开始投喂饲料。水温10 ℃~15 ℃时,每天11:00投喂一次;水温16 ℃~25 ℃或 33 ℃以上时,每天投喂二次,具体时间为9:00、16:00;水温26 ℃~33 ℃时,每天投喂三次,具体时 间为每日的8:00、11:00、16:00。 5.2.4.2.2 投饲量 水温10 ℃~15 ℃或33 ℃以上时,日投饲量为养殖鱼类总重量的1%~3%;水温16 ℃~33 ℃时, 日投饲量为养殖鱼类总重量的5%~6%。当遇天气阴雨闷热、水体混浊或鱼发病时,当天应少投或不投饲 料。 5.2.4.2.3 日常管理 坚持日常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网箱应经常清洗,注意防汛。做好养殖日记。 5.3 稻田养殖 5.3.1 稻田的要求 光照条件好、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土层较厚、肥力较好、不会渗漏水的旱涝保收田。相对集中 连片为宜。 5.3.2 鱼沟和鱼坑 养鱼稻田应挖制鱼沟和鱼坑。鱼沟分主沟和次沟,田埂边和进排水口连线上的鱼沟为主沟,其它为 次沟。主沟的宽和深分别为1 m和0.6 m,次沟的宽和深分别为0.8 m和0.4 m。鱼坑的位置选在进水口边 2 或田中央,直接与主沟相连。鱼坑的深度为1 m,面积10 m 以上。沟坑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20%。面 积较小的山区梯田也可不设鱼沟和鱼坑。 5.3.3 防逃设施 把田埂加宽至30 cm~50 cm,加高至离田面40 cm~60 cm,并夯实。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田埂硬化, 即将田埂除草、整平、加高,内侧铺设水泥板,厚
DB33-T 541.2-2016 瓯江彩鲤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6:10:4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