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30 B 40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1827—2014 牦牛多功能巷道圈建设 技术规程 2014 - 09 - 19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10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1827—2014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选址与布局 ........................................................................ 1 5 主要部件选材及规格尺寸 ............................................................ 2 6 地面硬化处理 ...................................................................... 4 7 防锈处理 .......................................................................... 5 I DB51/T 1827—2014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 杨平贵、郑群英、庞倩、罗晓林、吴伟生、李华德、安添午、官久强。 II DB51/T 1827—2014 牦牛多功能巷道圈建设 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牦牛多功能巷道圈建设在选址与布局、地面处理、防锈处理、各部件选材及规格尺 寸等应遵循的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青藏高原牦牛主产区牧场自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18-200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 13013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H&Z 562012-2002 不锈钢管焊接工艺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多功能巷道圈 mutifunctional fence yard 用于生产性能测定、分级分群、疫病防治、引导上车等活动的多功能牦牛生产及科研辅助设施。 4 选址与布局 4.1 选址 地势开阔、较高、向阳、通牧道、水源方便、无污染源、距圈舍近,通电、交通便利更佳。 4.2 布局 图 1 为一种牦牛多功能巷道圈的平面示意图。1 为容纳圈,101、102、103、104 为子容纳圈, 102、103 兼做分群圈,103 兼做中央容纳圈;2 为巷道,3 为喇叭引导口,4 为上车台引导巷道,5 为 上车台,6 为分群门,7 为生产性能测定区。 1 5 DB51/T 1827—2014 4 6 101 7 2 1 102 3 103 104 104 104 104 图1 4.2.1 功能巷道圈平面示意 容纳圈 2 容纳圈外形为一个近长方形结构,总大小按照平均每头牦牛1.5 m 设计。容纳圈设一个中央容纳 圈,中央容纳圈周围设多个子容纳圈。子容纳圈大小沿牦牛进入到巷道喇叭口的方向逐渐缩小。 4.2.2 巷道 巷道为弧形结构,设置在容纳圈内部。巷道入口至出口的朝向以上午阳光不直射为宜。巷道净宽 70 cm,巷道长度12 m~14 m。 4.2.3 生产性能测定区 设置在巷道出口末端。生产性能测定区净长2.2 m,净宽70 cm。 4.2.4 上车台 设置在容纳圈外部,通过一段短的引导巷道与生产性能测定区出口末端相连。 5 主要部件选材及规格尺寸 所有部件选材符合GB50018-2002要求,均为热镀锌防锈材料。焊接符合H&Z562012-2002规定。 5.1 容纳圈栅栏及巷道栅栏 横杆和小立柱选用圆柱型钢管。横杆外径60 mm,壁厚5 mm。小立柱外径75.5 mm,壁厚5.25 mm, 高1.5 m,顶端用圆球形管帽密封。第一横杆距离地面净高10 cm,其余相邻横杆净间距均24 cm。 5.2 容纳圈平开门 选材及规格尺寸与容纳圈栅栏一致。在从下到上的第四根横杆下侧增加一条锁链,锁链直径6 mm, 内径20 mm,节距40 mm,链长40 cm~45 cm;上侧增加一卡子,卡子长、宽、高分别为6 cm、4 cm、1 cm, 卡子与立柱的间隙10 mm~12 mm。 5.3 巷道入口平开门 横杆和竖杆均选用圆柱型钢管。横杆外径75.5 mm,壁厚5.25 mm,横杆两端用钢板密封。竖杆外径 60 mm,壁厚5 mm,相邻竖杆净间距均12.5 cm。平开门高度140 cm,宽度80 cm。 2 DB51/T 1827—2014 5.4 分群门 选材及规格尺寸与容纳圈平开门一致,去掉卡子下端的锁链,门宽 220 cm。 5.5 悬挂式推拉门 悬挂式推拉门宽与巷道宽匹配,高185 cm。 101、102、103、104选用矩形方管,长、宽、高分别为300 cm、11 cm、7 cm。方管地面部分长180 cm,地下部分长120 cm,壁厚3.5 mm。 105、106、107、108选用矩形方管,长、宽、高分别为130 cm、7 cm、5 cm,壁厚2 mm。 109、110选用宽、高、厚、凹槽深分别为50 mm、25 mm、10 mm、15 mm的凹槽道。 111、113选用外径、内径、宽分别为52 mm、20 mm、15 mm的轴承。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3规格尺寸必须配套。109和110 的净间距10 cm。 114选用宽、厚分别为40 mm、10 mm的钢扁条。 115选用圆柱型钢管,外径60 mm,壁厚5 mm。下端保护横杆距地面净高8 cm、上端保护横杆距地面 净高150 cm。 滑动门门框竖杆选用圆柱型钢管,外径60 mm,壁厚5 mm。滑动门横杆除槽道110外,横杆选用圆柱 型钢管,外径48 mm,壁厚4 mm。把手4选用圆柱型钢管,外径42.3 mm,壁厚5.15 mm。槽道110与邻近 的横杆净间距10 cm,其余相邻横杆净间距为20 cm。 保护罩3选用2 mm厚的薄铁皮,半圆管状(或去掉一侧底面的长方体)。 105 107 111 106 3 109 114 108 114 113 4 110 112 101 115 2 103 104 102 115 图2 5.6 悬挂式推拉门 大立柱 3 DB51/T 1827—2014 除与悬挂式推拉门共用的大立柱外,均选用圆柱型钢管,外径114 mm,壁7 mm,长300 cm,其中地 面部分长180 cm,地下部分长120 cm。地面部分立柱顶端之间选用宽、厚分别为40 mm、10 mm钢扁条连 接固定。所有大立柱顶端用圆球型管帽密封。 5.7 连接卡子 选用宽、厚分别为40 mm、10 mm钢扁条。固定连接卡子两端合并圆的直径分别小于立柱直径和栅栏 竖杆直径,卡子中间钻一个孔,用于安装螺丝。门连接卡子小端合并圆直径大于门竖杆钢管直径,卡 子大端合并圆直径小于柱子直径,同时,在卡子中间及卡子大端各钻一个孔,用于安装螺丝。 图3 5.8 连接卡子 免疫平台 免疫平台安置在巷道的悬挂式推拉门把手一侧。由水泥墩子和水泥台面构成,水泥标号为425#, 混凝土标号250#。水泥墩子方柱形,高、宽、厚分别为40 cm、40 cm、30 cm,水泥墩子间距2.5 m。水 泥台面厚4 cm,宽40 cm。水泥台面制作需要编结钢筋网,钢筋质量符合GB13013要求。 5.9 上车台 台底面宽70 cm,长度2 m~5 m。超过3 m的上车台,使用时需要在台底中间增加一支架。台底面外 框选用宽、高、壁厚分别为60 mm、40 mm、3 mm的矩形方管。内部横杆选用宽、高、壁厚分别为50 mm、 50 mm、3 mm的矩形方管,内部相邻横杆净间距30 cm。台底面上铺厚4 cm、表面粗糙防滑木板,木板上 每隔30 cm再安装一根防滑木条。 侧面栅栏竖杆选用圆柱型钢管,外径60 mm,管壁厚5 mm,竖杆高度1.6 m,竖杆两端口密封。横杆 选用圆柱型钢管,外径48 mm,壁厚4 mm,横杆净间距25 cm。 6 地面硬化处理 6.1 硬化范围 中央容纳圈、喇叭引导口、巷道、生产性能区、上车台引导巷道。 6.2 6.2.1 地面硬化 冻土层处理 验窝,确定土层深度。挖去冻土层,回填砾石。挖的宽度以目标区域两侧各延伸40 cm。挖的深 度,土层超过1.2 m,去土1.2 m,然后回填砾石;土层不超过0.6 m,以下部分为沙石,去土和沙石0.6 m,然后回填砾石。 6.2.2 4 地面硬化 DB51/T 1827—2014 硬化宽度为目标区域两侧各延伸15 cm。砾石夯实后先用C25混凝土现浇硬化,厚度25 cm;再用P.O 42.5的水泥进行硬化,厚度20 cm。水泥地面要做防滑、防积水处理。 7 防锈处理 巷道圈安装完毕后,所有钢管结构裸露部分均刷草绿色防锈漆两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51/T 1827—2014
DB51-T 1827-2014 牦牛多功能巷道圈建设 技术规程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8:01: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