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 51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309—2012 大弹涂鱼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2012 - 11 - 27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35/T 1309—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厦门大学、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霞浦县水产技术 推广站、福安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福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宁德市蕉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良松、刘招坤、洪万树、陈慧、陈心浩。 I DB35/T 1309—2012 大弹涂鱼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的亲鱼培育、人工育苗、池塘养殖的环 境条件、苗种质量、苗种运输与放养、养成管理、病害防治以及收获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弹涂鱼的室外土池人工繁育与池塘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 亲鱼培育 3.1 环境条件 3.1.1 池塘选址 海、淡水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水质肥沃,无污染源,符合NY 5051和NY 5052的规定。 池塘底质为泥质或泥沙粘土,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1.2 池塘建造 面积667 ㎡~2 000 ㎡,池深1.2 m~1.5 m,用80目筛绢网沿池塘底部四周设比育苗最高水位高30 ㎝ 的围网;距池底约2.0 m高架设网目为8 ㎝~10 ㎝的防鸟网。 每口池塘设相对方向的进、排水口各1 个,进、排水口处设置120目拦网;在进水口处设1 个长 1.0 m×宽1.0 m×深0.3 m的浅潭。 3.1.3 蓄水池 按池塘育苗水体的1:1配套蓄水池。 3.2 亲鱼来源与质量要求 3.2.1 亲鱼来源 从潮间带滩涂捕获或来源于人工养殖池塘。 1 DB35/T 1309—2012 3.2.2 质量要求 亲鱼2龄以上,雌性个体重25 g/尾以上,雄性个体重20 g/尾以上;个体体型匀称、体色鲜亮、无病、 无损伤、活力好。 3.3 雌雄鉴别 繁殖季节雌鱼泄殖乳突大且圆钝,呈红肿状;雄鱼泄殖乳突狭小,呈尖长状。 3.4 亲鱼运输 半干法运输,在运输器具底部铺0.5 ㎝~1.0 ㎝稀泥浆,每隔2 h~4 h喷洒海水1 次;运输温度20 ℃ 以下,密度100 尾/㎡~150 尾/㎡,时间10 h以内。 3.5 亲鱼放养 3.5.1 放养时间 4~5 月份。 3.5.2 水质处理 自然海水经蓄水池沉淀48 h以上。 3.5.3 放养前准备 3.5.3.1 清塘消毒 放养前15 d~20 d,池塘加水至10 ㎝,每667 ㎡用生石灰100 ㎏化浆趁热泼洒,或每667 ㎡用漂白粉 (有效氯32%)10 ㎏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次日翻耕池底30 ㎝以上。消毒7 d后,排干池水,平整池面。 3.5.3.2 底栖硅藻培养 每667 ㎡池面均匀撒米糠30 ㎏~40 ㎏,曝晒5 d~7 d,注入经120 目筛绢过滤的海水3 ㎝~5 ㎝,按 5 mg/L~10 mg/L施放底栖硅藻培养专用复合肥,培养底栖硅藻。 3.5.4 亲鱼放养 施肥后5 d~10 d,当池底表层形成一层黄褐色的藻床时,即可投放亲鱼。每667 ㎡放养1500 尾~ 2000 尾亲鱼,雌雄比例1:1。 投放前用1 mg/L~1.5 mg/L聚维酮碘淡水溶液浸浴消毒,时间5 min~10 min。 3.6 培育管理 3.6.1 理化条件 水深3 ㎝~5 ㎝;水温19 ℃~26 ℃;盐度15~25。 3.6.2 施肥 施底栖硅藻培养专用复合肥3 mg/L~5 mg/L,每隔10 d~15 d施肥1 次。选择在晴天多云时进行施肥。 3.7 3.7.1 2 产卵与孵化 产卵 DB35/T 1309—2012 经过15 d~30 d的培育,亲鱼性腺成熟,可在原培育池产卵。产卵前培育池加注经120 目筛绢过滤 的海水,水位达到0.7 m以上。 3.7.2 孵化 在水温24 ℃、盐度20~25的条件下,胚胎经过4 d~6 d的发育陆续孵化出仔鱼,仔鱼2 d~3 d后出 洞。 4 4.1 人工育苗 设施 4.1.1 育苗池 以原亲鱼培育池作为育苗池。 4.1.2 蓄水池 同3.1.3蓄水池。 4.1.3 生物饵料培养池 每2 000 ㎡的育苗池设2~3 口生物饵料培养池,面积150 ㎡~200 ㎡,水深1.0 m~1.2 m。 4.1.4 增氧机 每2 000 ㎡的育苗池配备1.5 kw的增氧机2 台~4 台。 4.2 鱼苗培育 4.2.1 理化环境 水温24 ℃~30 ℃;盐度20~25;溶解氧5.0 mg/L~8.0 mg/L;pH 7.5~8.5;氨氮0.1 mg/L以下;透 明度15 ㎝~25 ㎝。 4.2.2 水质处理与调节 4.2.2.1 水质处理 同3.5.2 水质处理。 4.2.2.2 水质调节 每日添加10 ㎝左右海水,达到最高育苗水位后每日按育苗水体的20 %~50 %换水。海水使用120 目 筛绢过滤。 4.2.3 饵料供应与培养 4.2.3.1 饵料供应 仔鱼开口前1 d~2 d将生物饵料培养池的饵料引入育苗池。当池水中饵料不足时,必须及时从饵料 生物培养池中抽取轮虫、桡足类等饵料投喂,也可投放经人工孵化的贝类担轮幼虫,亦可补充蛋黄、虾 片等。 3 DB35/T 1309—2012 4.2.3.2 饵料培养 每月追肥2~3 次,施放EM 10 mg/L和底栖硅藻培养专用复合肥2 mg/L~3 mg/L,促进饵料生物的繁 殖。 4.2.4 亲鱼喂养 鱼苗培育期间,可设置2~3 个4 ㎡~6 ㎡左右的泡沫板作为亲鱼饵料台,投喂软湿人工配合饲料和 富含硅藻及有机碎屑的表层海泥供亲鱼摄食。 4.2.5 日常管理 每日巡塘,观察鱼苗的活动与摄食情况。经常查看池水水色,保持水色呈黄绿色。监测池水溶解氧、 透明度的变化,如果发现溶解氧过饱和或太低以及光线不均导致鱼苗集群时,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并做 好相关记录。 4.3 出池 鱼苗全长达到1.5 ㎝以上即可出池。用手抄网分批捞取吸附在池周网片上的鱼苗,存塘的少量鱼苗 可采用排干池水捞取。收捕后的鱼苗暂养在底栖硅藻丰富的土池中。 5 池塘养殖 5.1 环境条件 5.1.1 池塘选址 同3.1.1 池塘选址。 5.1.2 池塘建造 每口养殖池塘面积1 000 ㎡~7 000 ㎡,以2 000 ㎡~4 000 ㎡为宜。 堤高20 ㎝~30 ㎝,坚固不漏水;堤四周设0.5 m~0.8 m高的围网,网目0.5 ㎝;在离池底约2.0 m 的高度架设网目8 ㎝~10 ㎝的防鸟网;池底平坦。每口池塘于相对方向设进排、水口各一个,并设置80 目的拦网。 对从盐度较高的盐田改造的新养殖池塘,养殖前需反复引进淡水浸泡,降低底质盐度。 5.2 苗种来源与质量 5.2.1 来源 潮间带滩涂捕获或人工培育的苗种。 5.2.2 质量 鱼苗活泼健壮;个体匀称,体表无损伤,眼、各鳍鳍条和鳞片完整,体表湿润且色泽鲜明;用手在 鱼苗上方摆动可见苗种骚动不安,鱼苗粪便呈土黄色。 5.3 4 苗种运输 DB35/T 1309—2012 宜用长50 ㎝×宽50 ㎝×深 10㎝的泡沫箱。泡沫箱底铺0.5 ㎝厚的稀泥浆。每个泡沫箱装全长 1.5 ㎝~2.0 ㎝苗种4 000尾~5 000尾。每5 个泡沫箱重叠,用绳索绑成串。运输时保持泡沫箱内通气。 运输温度15 ℃~20 ℃,时间12 h以内。 5.4 苗种中间培育 5.4.1 准备 5.4.1.1 翻耕池塘 放养前20 d~30 d,翻耕底泥0.3 m~0.5 m,使其呈松软状态。 5.4.1.2 消毒清塘 2 翻耕后,池塘进水3 ㎝~5㎝,每667 m 用生石灰75 ㎏~100 ㎏化浆趁热均匀泼洒进行消毒清塘, 次日翻耕池底。消毒7 d~10 d后,排干塘水,平整滩面。未收获干净的大弹涂鱼养殖池继续放苗养殖 时,可不进行消毒清池。 5.4.1.3 底栖硅藻培养 2 池塘消毒、平整后,按每667 m 滩面均匀施放20 ㎏~40 ㎏米糠,或5 mg/L~10 mg/L底栖硅藻培养 2 专用复合肥或100 ㎏~200 ㎏肥效长久的有机肥。对新建的池塘,每667 m 施经发酵的干鸡粪40 ㎏和米 糠20 ㎏。经曝晒至滩面龟裂后,以80 目筛绢过滤注入海水3 ㎝~5 ㎝,培养底栖硅藻。 5.4.2 苗种消毒 用1 mg/L~1.5 mg/L聚维酮碘淡水溶液浸泡5 min~10 min。 5.4.3 培育 放苗时间选择在晚上或阴天。密度为每667 ㎡ 3 万尾~4 万尾,日常管理同5.6 养成管理。全长 1.5 ㎝~2 ㎝的苗种经2~3 个月的中间培育可达到全长3 ㎝~5 ㎝的中苗。 5.5 苗种放养 5.5.1 准备 同5.4.1 准备。 5.5.2 苗种消毒 同5.4.2 苗种消毒。 5.5.3 放养 放养时间选择在晚上或阴天。全长3 ㎝~5 ㎝的苗种每667 ㎡放养4 000 尾~6 000 尾。 5.6 养成管理 5.6.1 5.6.1.1 施肥 方法 5 DB35/T 1309—2012 结合换水进行。先排干池水,全池均匀投放肥料,然后用80 目筛绢过滤进水3 ㎝~5 ㎝,培养底栖 硅藻。苗种放养早期每隔20 d~30 d施肥1次。当苗种生长到4 ㎝以上时,每隔15 d施肥1 次。冬季水温 低,一般1~2 个月施肥1 次。 选择在晴天多云天气进行施肥。 5.6.1.2 施肥量 2 每667 m 施放米糠25 ㎏~30 ㎏或绞碎的小杂鱼、虾和蟹类40 ㎏~50 ㎏,也可施底栖硅藻培养专用 复合肥3 mg/L~5 mg/L。养殖中后期可增加投喂植物性配合饲料以
DB35-T 1309-2012 大弹涂鱼养殖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07:08:3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