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59.100.20
CCS K 16
T/ZZB 2264 —2021
碳弧气刨碳棒
Air-arc gouging carbon electrodes
2021 - 08 - 25 发布 2021 - 09-25 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布 团体标准
T/ZZB 2264 —2021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产品分类 ........................................................ .................. 1
5 基本要求 ........................................................ .................. 2
6 技术要求 ........................................................ .................. 3
7 试验方法 ........................................................ .................. 4
8 检验规则 ........................................................ .................. 4
9 标志、包 装、运输和贮存 ............................................................ 6
10 质量承诺 ....................................................... .................. 7
T/ZZB 2264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由浙江蓝箭万帮标准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制定。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浙江长征电影碳棒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排名不分先后):中国计量大学、机械行业电炭标准化化技术委员会、浙江
泛标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凌兵、金松江、朱培武、陆国洪、陈群、沈华斌、潘霖。 本文件评审专家组长:王丽英。 本文件由浙江蓝箭万帮标准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T/ZZB 2264 —2021
1 碳弧气刨碳棒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碳弧气刨碳棒(以下简称“碳棒”)的产品分类、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以及质量承诺。
本文件适用于以人造石墨、沥青为主要原料,其表面镀有铜层,用于金属材料刨槽、切割等碳弧气
刨作业的碳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2288 焦化产品水分测定方法 GB/T 2292 焦化产品甲苯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GB/T 2293 焦化沥青类产品喹啉不溶物试验方法 GB/T 2294 焦化固体类产品软化点测定方法 GB/T 2295 焦化固体类产品灰分测定方法 GB/T 3521 石墨化学分析方法 GB/T 5121.1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GB/T 8727 煤沥青类产品结焦值的测定方法 GB/T 24203 炭素材料真密度、真气孔率测定方法 煮沸法 JB/T 8133.2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电阻率 JB/T 8133.7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第7部分:抗折强度 JB/T 8133.14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第14部分:体积密度 JB/T 8133.17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第17部分:灰分含量 JB/T 8154 炭弧气刨炭棒 JB/T 8679 炭弧气刨炭棒 物理及使用性能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品分类
碳棒的分类应符合JB/T 8154的规定,规格分类见表1。 圆形普通碳棒、圆形连接碳棒的尺寸按直径划分;矩形碳棒的尺寸按截面积直径划分。
T/ZZB 2264 —2021
2 表1 规格分类
单位为毫米
截面描述 型号 小规格 中规格 大规格
圆形普通 B 503.2~B 516 3.2(含)~6.5(含) 6.5~10(含) 10~16(含)
圆形连接 BL 508~BL 525 8(含)~10(含) 11~16(含) 19~25(含)
矩形 B 5410~B 5625 4×10 (含) ~5×12 (含) 5×12~5×20(含) 5×20~6×25(含)
5 基本要求
5.1 设计研发
5.1.1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使用 Auto CAD 等软件开发产品。
5.1.2 具备产品配方、焙烧曲线调整、镀铜工艺参数优化设计能力。
5.2 原材料
主要原材料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主要原材料技术指标与试验方法
原材料 项 目 指标要求 试验方法
人造石墨 粉末电阻率 /μΩ·m ≤450 JB/T 8133.2
灰分/% ≤1.2 JB/T 8133.17
挥发分/% ≤1.0 GB/T 212
真密度/(g/cm³) ≥2.18 GB/T 24203
含碳量/% ≥98 % GB/T 3521
沥青 软化点/℃ 80~90 GB/T 2294
甲苯不溶物含量/% 15~25 GB/T 2292
灰分/% ≤0.3 GB/T 2295
水分/% ≤5.0 GB/T 2288
喹啉不溶物/% ≤10 GB/T 2293
结焦值/% ≥45 GB/T 8727
铜材 铜含量/% ≥99.0 GB/T 5121.1
5.3 生产制造 5.3.1 配置全自动电镀流水线进行碳棒表面镀铜,PLC自动焙烧隧道窑炉进行碳棒的焙烧环节,使得
碳棒的理化性能达到要求、使用自动配粉系统进行各种粒度的筛分,再按特定的比例调制配方、使用
PLC 自动包装流水线来提高包装的效率及提高自动化程度。 5.3.2 配置净化过滤机、除尘塔、静电除尘、光氧催化、RTO 蓄热式焚烧炉等除烟除尘环保设备设施,
以及电镀污水污泥处理设备。
5.4 检测能力 5.4.1 原材料开展沥青软化点、堆积比、电阻率、真密度(粉末真密度测定仪)等项目检测。
T/ZZB 2264 —2021
3 5.4.2 碳棒生产过程开展测量直线度(水平测微仪)、公称直径、公称长度、电阻率、水分含量、抗
折强度(高精度抗折万能试验机)、体积密度、灰分含量等项目检测。
5.4.3 出厂检验开展使用性能、公称直径、公称长度、电阻率(数控全自动电阻检测机)等项目检测。
6 技术要求
6.1 尺寸要求
6.1.1 圆形碳棒的直径公差不应大于公称直径的±3 %。
6.1.2 矩形碳棒的宽高公差不应大于公称尺寸的±5 %。
6.1.3 碳棒长度公差不应大于公称长度的±3 mm。
6.1.4 碳棒的直线度公差不应大于公称长度的 0.4 %。
6.1.5 直径大于 6 mm 的圆形碳棒,无镀铜层一端应加工成 1×45°~2×45°的倒角,其它圆形碳棒无
镀铜层一端允许不加工倒角。对于连接式碳棒无镀铜层一端应加工成与碳棒轴线小于或等于 1°的锥形
凸柱,另一端加工成能与凸柱相匹配的凹体。 6.1.6 连接式碳棒的结构和尺寸应符合 JB/T 8154 的要求。
6.2 镀铜层厚度
除了6.1.5规定的锥部外,碳棒表面应镀铜,镀铜层厚度应符合:
a) 小规格:0.04
mm~0.07 mm;
b) 中规格:0.06 mm~0.15 mm;
c) 大规格:0.12 mm~0.30 mm。
6.3 电阻率
无镀铜层碳棒的电阻率应符合:
a) 小规格:≤18 μΩ·m;
b) 中、大规格:≤20 μΩ·m。
6.4 灰分含量
无镀铜层碳棒的灰分含量(质量分数)不应大于1.2 %。
6.5 水分含量
镀铜层碳棒的水分含量(质量分数)不应大于0.3 %。
6.6 体积密度
无镀铜层碳棒的体积密度不应小于1.60 g/cm3。
T-ZZB 2264—2021 碳弧气刨碳棒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4 22:11:5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