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电力标准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83.180 G 3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0777—2014 胶粘剂闪点的测定 闭杯法 Detemination of flash point of adhesives-Close cup 2014-07-08发布 201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0777—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5)归口。 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鹏凯、殷萍、黄雄强、肖伟强、许宁。 GB/T30777—2014 胶粘剂闪点的测定 闭杯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胶粘剂闪点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含溶剂和无溶剂的胶粘剂,但不适用于含少于10%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水基胶 粘剂。 注:当胶粘剂含有卤代烃类组分时,可能干扰试验的观察和结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43胶粘剂术语 GB/T20740—2006胶粘剂取样 3术语和定义 SAC GB/T294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闪点flashpoint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火源引起试样蒸气闪火,修正到101.3kPa(760mmHg)大气压校正的最 低温度。 4原理 试验样品置于规定的闭口杯中,浸泡于加热池里。加热池的温度以一定的速度缓慢上升,加热池的 液体和试验样品的温差不超过2℃,且保证加热过程中试验样品的升温速度不超过0.5℃/1.5min。在 加热过程中,以不小于1.5min的时间间隔执行点火试验。记下闪光出现的最低温度,计算出试验产品 闪点的温度,并经101.3kPa大气压校正。 为保证试验在几乎平衡的条件下进行,建议使用慢加热速度。因为一些产品的低热导率或高粘度 阻碍热传导。可以通过使用搅拌装置保持受试样品的温度均匀性(在点火试验中不进行搅拌操作)。 点火最小时间间隔不宜过小,以保证在每次点火试验后试验样品上方的气室中的蒸气饱和浓度 当被测胶粘剂在较低的温度下,形成“冻态”,妨碍搅拌操作时,可在设定的试验温度下试样恒温至 少10min后进行后续试验。 5仪器 5.1 闭口杯和杯盖 闭口杯。带有内液面水平指示器和杯盖(见图1)。 1 GB/T307772014 说明: 1支架; 2一温度计。 图1浸泡在加热池中的带有搅拌器(见5.1)的闭口杯(图中未显示加热池的搅拌器) 如果胶粘剂容易受铜质闭口杯材质的影响,应改用其他更合适的闭口杯材质(例如不锈钢)。闭口 杯可以安装有一个搅拌器,以提高温度的均匀性。如果拆下了闭口杯上的原装搅拌器,在开始试验之前 杯盖上的孔应被牢牢堵住。杯盖上装有一个开孔滑动盖和一个点火装置,在试验时将点火装置插入杯 盖上的一个开孔内。仪器应可以在(2.5土0.5)s的时间内打开滑动盖、插入点火装置的火焰喷嘴,关闭 滑动盖执行点火试验。允许使用机械驱动装置,打开滑动盖且将点火装置置于闭口杯中的空气和蒸气 5.2加热池 含适当的液体(或采用其他的导热介质,如金属块、循环加热冷却器等),可以调节至要求的温度(见 7.1)且有足够的热容量以满足7.2.3.5的要求。建议使用带有搅拌器和适当量程范围温度计的加热池。 5.3温度计 闭口杯(5.1)应装有一个有适当测定范围和外部尺寸的温度计,当浸泡在试验样品中时,测量其温 度(误差不大于0.5℃)。建议使用刻度为0.5℃的温度计。加热池(5.2)应装有相同精度的温度计。 5.4支架 用于支撑加热池(5.1)中的闭口杯,以使杯盖和上部边缘水平。闭口杯直接浸泡于加热池中的液体 中,使得试验样品的液面和加热池中液体的液面相同(见图1)。 6取样和样品处理 按GB/T20740一2006规定取样。样品不应贮存在塑料(聚乙烯、聚丙烯等)瓶中。为防止挥发性 组分的可能损失,在打开样品容器取出试验样品之前,应将容器至少冷却至低于估测值(见7.1)10℃以 下。在取出试验样品之后,立即将样品容器紧密关闭,确保容器中挥发性组分损失最小化。如有多量挥 2 GB/T30777—2014 发性组分损失,则不适合下一步试验。 7试验步骤 7.1初测试验 通过一个或多个初测试验估测样品闪点。由估测值确定试验的开始温度[应低于估测值(5土1)℃]。 7.2石 确定试验 7.2.1仪器设置 将仪器放置在弱光照、不通风的地方(例如在一个罩内)。将加热池(5.2)中的液体温度调节至估测 值(见7.1)(5士1)℃以下。清洗并擦干闭口杯(5.1)、杯盖和温度计(5.3),并恒温至与加热池的温度 相近。 7.2.2试验样品 10℃。将闭口杯装入试验样品直到内液面指示器刚刚消失在液体表面以下。注意避免气泡的形成和 样品与液面指示器以上杯壁的接触。如果发生上述任一种情况,影响试验精度,则清空闭口杯,按 第6章规定填充新的试验样品。 7.2.3测定 7.2.3.1在填充完闭口杯之后,立即合上杯盖和放置温度计。加热池支架支撑闭口杯,杯盖水平,闭口 杯浸泡在加热池中直接和液体接触,且试验样品表面和加热池液体在同一液面上。确认加热池至7.1 要求的温度下。 7.2.3.2点燃气体点火装置(如果使用),并将其调节至一个近似的球形[直径为(3.5土0.5)mm]。 在(2.5土0.5)s的时间内打开滑动盖、插入点火装置的喷嘴(或操作电动点火装置,如果使用)、关闭滑动 盖执行点火试验。注意观察在打开和关闭滑动盖时的闪光。 7.2.3.4记录是否出现闪光。当受试的蒸气混合物接近闪点时,使用点火火焰可能引起光晕,但是,仅 在出现较大火焰,且火焰蔓延至液体表面时才认为产品出现闪光。如果蓝色火焰未出现闪光,但是当滑 动盖打开并使用点火火焰时孔口燃烧起持续的光焰,则产品的闪点在试验温度以下,因此初步试验(见 7.1)应在预期闪点以下至少10℃重复进行 5℃的温度下开始试验,如果不出现闪光,以一定的速度加热,使加热池和试验样品的温差不超过2℃。 当试验样品的温度升高0.5℃时(即在不小于1.5min后),重复点火试验,且如果观察不到闪光,重复此 程序直至温度达到闪光出现。读取闭口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精确至0.5℃),记录大气压力,单位为 kPa。因为试验中胶粘剂组分可能挥发,整个试验时间不得超过1h。 7.2.3.6单次试验结果的校正 当试验环境气压不是101.3kPa时,闪点测定值按下式修正: 修正后的闪点=测定值十0.25(101.3一p) 其中:p为测定时的大气压力,单位为kPa。 注:环境大气压力范围为98.0kPa~104.7kPa时,本公式可得较正确的修正结果。
GB-T 30777-2014 胶粘剂闪点的测定 闭杯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8 17:30:10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883.2 KB)
分享
友情链接
GB-T 34411-2017 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稽核业务规范.pdf
DL-T 5783-2019 水电水利地下工程地质超前预报技术规程.pdf
GB-T 42688-2023 船舶有毒液体物质残余物排放处理要求.pdf
GB-T 4352-2022 载货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pdf
T-ASCQ 001—2022 波束形成定向扩声系统技术规范.pdf
T-CSAE 263—2022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控制器故障注入测试规范.pdf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018-2008 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V1.0.0 .pdf
DB11-T 1190.2-2018 古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石质构件 北京市.pdf
GB 16670-2006 柜式气体灭火装置.pdf
GB-Z 28865-2012 抗电磁干扰软磁铁氧体材料规范.pdf
GB-T 20008-2005 信息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评估准则.pdf
GB-T 38645-202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演练指南.pdf
DB15-T 2675—2022 盐碱地改良水盐动态监测与评价导则 内蒙古自治区.pdf
T-CI 292—2024 医疗健康大数据安全要求.pdf
GB-T 35680-2017 液体材料微波频段使用开口同轴探头的电磁参数测量方法.pdf
T-CEC 617—2022 高海拔地区交流输变电设备外绝缘配置.pdf
DB34-T 1835-2022 高速公路收费人员微笑服务规范 安徽省.pdf
ISO IEC 5392 202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Referenc.pdf
DB32-T 4111-2021 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基础技术规程 江苏省.pdf
DB31-T 1363-2022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卫生管理要求 上海市.pdf
1
/
3
6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883.2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